西安城墙,是这座千年古都最大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世界上迄今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历史价值最高、最宏伟的古城堡建筑。在六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城墙见证了战火硝烟,目睹了枪林弹雨,经历了一次次的劫难,最终却奇迹般幸运地完整保存下来,不得不说是西安之幸、中国之幸。
回望过去,年开始的西安城墙抢救性修复离我们最近,那是一段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正是有了那次全民参与的大规模修复和保护,以及后来相继实施的护城河清淤、改造等工程,才使得西安城墙焕发青春,重现辉煌。
年的西安城墙永宁门段(资料图片)首席记者王健摄
获批万元维修经费
“每天能在这么古老的城墙下休闲、娱乐,真的是一种享受,你看看这环境,西安人民太幸福了。”今年85岁的张云中老先生,从年5月开始,就跟城墙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先后出任西安城墙工程指挥部副指挥和西安市环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提起往事,仍历历在目。
“现在大家看到的城墙,在年以前可不是这样子的,那时候的城墙只剩下了主体骨架,远望去尽是残砖和*土,可以说是千疮百孔、遍体鳞伤,护城河也成了臭水沟。”张云中说,年、年夏天,西安接连遭遇连阴雨,雨水不停,城墙内外不少地方都被淹了,加上护城河排水不畅,极大影响了百姓生活,居住在周边的居民感受最深,*府部门也很着急。
年11月,新华社以《我国唯一的一座完整的封建古城垣遭到严重破坏》为题,真实反映了西安城墙的现状和窘境。这篇文章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发表后,很快得到了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的批示。年的最后一天,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加强西安城墙保护工作的意见,为西安城墙的保护和修复指明了方向。
年的西安城墙尚德门段首席记者王健摄
面对资金短缺、物质匮乏,城墙不得不修的情况,年7月,省委提出用义务劳动的方式修建西安“城墙公园”的创新想法,确定了“维修明城墙、整治护城河、改造环城林、打通环北路”四位一体的施工方案,很快得到了上至中央、下到百姓的支持。“当时省上向中央申请了万元的城墙维修经费,但没想到却批了万元,可见中央对修复城墙的支持程度。”张云中清楚地记得。
年2月24日,由陕西省、西安市**主要领导牵头组成的西安环城建设委员会正式成立,西安古城墙的保护从此走向正轨。
年4月1日,对西安城墙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西安环城建设工程”在市民的期盼中开工,这个时间节点,距离上一次大修的乾隆四十八年(年)刚好年。正是有了这次修复,才有了今天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墙、河、林、道、桥为一体的西安城墙,才有了城墙下其乐融融的盛世风采。
数十万群众参加义务劳动
“修城墙离不开城砖,由于人为破坏、保护不善,几百年前的城砖所剩无几,这个时候,*府就号召老百姓,主动将家里用做建材的城砖捐出来。”张云中回忆说,那时候的老百姓一听说要修复城墙,都积极响应*府号召,用小推车送来了一车车城砖。后来城砖不够,就在当时的户县、长安等地组织砖厂,专门为城墙工程烧砖。
护城河清淤记者谢伟翻拍
修复城墙只是环城建设的一部分,这是西安人民盼望已久的工程,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