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RUC法学院研究生会
经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授权转发
解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年非全日制法律硕士招生*策小编按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发布了年非全日制法律硕士招生简章。招生简章的发布在吸引了不少目光的同时,许多人也对新的招生*策产生了一些疑问。为帮助大家解答这些疑问,小编近日特意专访了人大法学院法律硕士招生负责人,来为大家对招生简章进行一一解读。快来看看吧,相信其中肯定有你想知道的信息哟。*策重大变化:毕业时可发双证!据介绍,虽然非全日制法律硕士是从原来10月在职法律硕士联考转变过来的,但与之前相比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从原来仅有学位证变成既有学位证、又有学历证。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些动心啦?不过,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分数线、录取标准都和统招全日制法律硕士一样了,难度好像加大了吧?新*策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呢?请接着往下看!新*究竟如何看待?据法学院法律硕士招生负责人介绍,年教育部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进行统筹管理、合并考试,这是一次研究生招生*策的重大改革。但面对是否对在职人员考试难度加大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其一,非全日制与全日制合并考试、统一标准,暗含着教育主管部门对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提高要求、严格标准的意味。其二,非全日制攻读可以获得学历证书,同时表明,非全日制硕士学位的含金量提高了,吸引力也相应增加。其三,教育主管部门特别强调,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仅仅是学习方式的不同,考生对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的学习方式可以自主选择,复试、调剂阶段可申请调整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是打通的,一部分考生在报名全日制法律硕士名额有限、无法被录取的情况下,或许选择非全日制就读方式就可能被录取。这也意味着,原来报考统招的考生,如果自愿改变下学习方式,可能增加被录取的机会。(感觉有点懂了?。。。。。。是不是教育主管部门希望将参加统考的那拨儿人,一分为二?一部分全日制就读,一部分非全日制就读?小编据此推测,非全日制就读的同学可能包含了两类人:一类是本来就有工作、只能在职读研究生的人,亦即原来在职法硕的招生对象,一类是本身没有工作、但参加统考后自愿选择非全日制就读,边工作边学习的人。)人大法学院法律硕士招生负责人的说法也验证了小编的推测。该负责人说,我们一方面欢迎过去参加在职法律硕士10月联考的、已经在公检法司等实务部门工作的人员报考非全日制法律硕士,同时也特别欢迎应届毕业生或者三五年内毕业的学生报考非全日制法律硕士。人大法学院特别为非全日制同学精心设计了培养模式,一定会有吸引力。往下瞧瞧吧!人大法学院有哪些举措?该招生负责人介绍,为了做好非全日制法律硕士项目,人大法学院进行了精心的项目设计。★培养定位:旨在培养高端法律实务人才,通过工作日的实务工作和周末或集中时间的学习,形成实务型法律人才的高效养成机制。★培养方向:以培养优秀律师为主要目标,主要分国际商事法务和律师实务两个方向进行培养。国际商事法务方向充分利用人大法学院在外教资源、国际商事仲裁、国际法学名校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丰厚资源,培养国际化法律实务人才;律师实务方向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北京最优秀的律师事务所,校内导师、校外实务型导师进行联合培养。★培养方式:工作日学生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学生原来的工作;如果原来没有工作的,如应届毕业生,可以自主选择或者由学院推荐至与人大法学院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的北京优秀律师事务所工作),周末或集中时段参加法学院的集中授课。★奖助学金:学院将对非全日制法律硕士学生设立奖助学金,奖励学有所成的学生,具体方案还在制定中。据人大法学院法律硕士招生负责人介绍,更多对非全日制法律硕士的培养机制设计和支持资源建设,还在研究、洽谈中。但是,对非全日制法律硕士这种新的模式,该负责人非常看好。他认为,首先对原本计划参加10月在职法律硕士联考的考生来说,虽然难度有所增加,但由于毕业后可以取得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双证,该学位的含金量和吸引力获得提升;而对有志于从事法律实务的本科毕业生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类似于半工半读、学徒式的法律实务教育成为可能,对法学院形成全新的法律实务人才培养机制是一个好的契机,而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工作两不耽误的学位攻读方式。比如,一个法学本科毕业生,如果选择了非全日制法律硕士,边工作边学习两年,一方面全职工作丰富了阅历,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另一方面两年后正常拿到学位,学生可以继续在原工作单位工作,也可以选择新的工作单位(比如公司法务),而进入新工作单位时已经有两年的工作经历支撑,起点会更高。是不是有点动心了?那就抓紧报名吧!报名时间(一)网上报名1.网上报名日期: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千万别错过啦!2.网上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教育网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