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党家村,被誉为世界民族之瑰宝。党家村人比较谦虚,在村口的影壁上只刻着民居瑰宝几个字。党家村是山陕古民居的典型杰出代表,确实不可小觑,在年,就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党家村距离韩城9公里,这里让我想起了三门峡市陕州区地坑院,天井院。还有山西榆次的西沟古村,等等。
从韩城市汽车站,乘坐路车,到一个路口下车,走了一段路,到了党家村。同学说他年,也就是16年前到过党家村,当时还爬上了文星阁,现在故地重游,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党家村,原来有户,多口人,但是现在村子里人很少了,许多街巷空无一人,高门大户走进去,也是空无一人。这也是为了保护这座民居瑰宝,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虽然在崖畔之下,但是不存在排水的困扰,村子里全都是大石条铺地,坚固而且下雨不会湿滑。图中是党家村门楼。
到了党家村,感受到的就是扑面而来的乡村气息,也不是纯粹的原始的乡村,而是有许多大户人家,有许多地主院落,有翰林第,有私塾第,耕读第,还有进士第,有看家楼,门口都是青石狮子,雕刻的惟妙惟肖的,脖子上拴着大红花,门口的条凳都是一千多年历史的,还有大红灯笼高高挂,有深深的巷子,几进几出的院子,门口的对联也富有文化气息,诗书气息。这就是党家村,和福建龙岩永定土楼的客家人一样,非常重视读书教育,这才是民族的希望。图中是党族祖祠。
进了党家村,还有一个感觉,这里就像山西榆次常家庄园一样,只不过常家庄园在历史的变迁中,规模已经大大缩小,只有原来的四五分之一。而党家村比较完整,它有座四合院,有11座祠堂,还有哨楼,戏台,文星阁,沁阳堡,庙宇,许多的古树,以及节孝碑等,而且数不清的高墙窄巷,碑摩挲的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石板路,让人觉得它非常沧桑。进了院子里面,四合院很标准,有上房,有厢房,有门房,院子里有水缸,砖木结构的房屋,挂着红绸,红绣球等,喜气洋洋的。让人想起了乔家大院里四太太颂莲住的房子。
你想想它是公元年开始建造的,也就是元至顺二年,距今近年的历史了。七百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党家村从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古老村落,摇身一变成了东方人类古代传统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这里住着党家,还有贾家。党家村,距离黄河只有3.5公里,是黄河文明孕育的一座古村落。村子里有分银院,还有双神庙,数不尽的拴马桩,有托塔天王李靖手中相似的文星阁,旅游特产是韩麻麻花椒酸奶,有人一次次推荐。图中是宁静的村落,只有几个游客在里面闲逛。
它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党家村,四合院房子很好,虽然看起来在崖畔下面,好像与世隔绝一样,但是在过去多少个兵荒马乱的年月,也保护了贾家和党家族人的安全。这里的房子,质量非常好,我和朋友开玩笑,比城里那些大开发商建造的高楼,质量好多了。房子年来能保留下来,这里一座院子,不知道住了多少代人,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代一代传承,像传家宝一样,世代传承不息,所以我们今天有幸,看到党家村这座民居瑰宝。
韩城在清朝乾隆年间,被誉为陕西的小北京。而党家村,不仅仅重视农业,也重视商业,所以经济发达,被誉为小韩城。现在党家村古建筑群,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样的村子,现在越来越少了。不说别的,光看看门额上那些斗大的字,就知道这里住的人,非富即贵。他们一方面积累了财富,一方面是地道的农民,但对读书还非常重视。所以有文星阁,就像西安城墙上的魁星阁一样,就是为了保佑文运昌盛的。
党家村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在这里可以看到古代中国,这里有顶戴花翎官帽,还有凤冠霞帔,有状元郎戴的帽子,有诰命夫人穿的衣服,有朝廷大员穿的衣服,有闺房绣楼,还有大花轿,当然还有韩城当地的方言。党家村四合院,是建筑的标本,符合阴阳八卦之说,虽然已经不能住人,要妥善保护起来,但是踏进党家村,进入一座座院子,能感受到先民的智慧,而且这些建筑符合封建伦理,非常实用,美观漂亮,是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