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淹没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我们仍能从城墙触碰到最真实的过往
城墙连接着空间
更跨越了时间
穿过城门
徘徊在历史古韵与时尚摩登之间
任谁也抓不住这流逝的光阴
可它却将斑驳的字句
尽数写入了城墙
西安城墙
是一本无字的辉煌史书
是十三朝古都最醒目的城市标志
是凝聚着城市记忆的符号
今天城墙宝宝就带大家
换个角度漫游城墙
领略古代建筑之美
中国古代的建筑不但要合乎科学
在美学角度也有很高的要求
西安城墙便是集科学与美学于一体的
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建筑
西安城墙各大城楼上的旋子彩绘
让小伙伴们叹为观止
建筑彩绘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
金、朱、黄构成的和玺彩绘最为尊贵
青、绿的旋子彩绘次之
苏式彩绘位居末位
对于古建上的彩绘
林徽因在《中国建筑彩画图集》的序言中说到
最初是为了实用
为了适应木结构上防腐防蠹的实际需要
普遍地用矿物原料的丹或朱
以及黑漆桐油等涂料敷饰在木结构上
后来逐渐和美术上的要求统一起来
变得复杂丰富
成为中国建筑艺术特有的一种方法
旋子彩绘
又称学子、蜈蚣圈
广泛见于宫廷、公卿府邸
旋子彩绘因藻头绘有旋花图案而得名
西安城墙建筑彩绘多数为雅五墨旋子
雅五墨是旋子彩绘中
最为常见的一种色彩搭配方式
不点金,只用青、绿、丹、黑、白五色
线条轮廓都用墨线勾勒
绘制在梁枋上的彩绘画面通常分为三段
中间是枋心、两边是藻头和箍头
因中国古建筑主要以土木为构件
再加上建筑彩绘多是雕梁画栋
除了石窟、墓室的彩绘
现已很难再看到
如此精美的古建筑彩绘
欣赏精美旋子彩绘的同时
相信小伙伴们也注意到了
另一种中国古建筑特色标志物
斗拱
上承屋顶,下接立柱
斗转星移间
支撑古建筑历尽风雨沧桑
斗拱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
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
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
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
合称斗拱
斗拱最早的实例
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中山国出土的四龙四凤铜方案
斗拱,是中国建筑上特有的构件
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过渡部份
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
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
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
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
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
在西安城墙的各个城楼
都能看到令人惊艳的斗拱
再加上雕刻与彩绘
更是让人惊叹于中式建筑的奇妙
说到斗拱的同时
不得不提屋檐上的屋脊兽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写道
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
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
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屋檐上
起脊硬山式、悬山式
和庑(wǔ)殿式建筑都有五条脊
其中最顶上的水平方向的脊为正脊
四面坡相交地方的脊为垂脊
它们统称为五脊
六兽是指在五脊上安放的六种人造小兽
六兽分别为位于正脊两端的龙吻
外四条垂脊分别排列着五个蹲兽
根据建筑的规格不同,所安放的蹲兽也不同
通常为单数以九、七、五、三的形式出现
在西安城墙
闸楼、箭楼、城楼
均有这些可爱的小神兽出没
不知道小伙伴们注意到了没
这些神兽如同守护神一般
忠实地挺立在各自的岗位上
沉默而威严
风吹雨打都改变不了它们的神韵
与城墙共同度过悠悠的漫长岁月
镇守家园,迎八方来客
一景一物组成了西安城墙的另一种完美
相信每一位登上西安城墙的你
都怀揣对历史的敬仰
也期待领略超乎大众视角的城墙之美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