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是认知成长的第一性原理
稻田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一看。当我走进大西北,一脚踏进黄河边的时候。我似乎发现了一些什么;看着那不高也不矮的五泉山,决定去爬一爬的时候,才发现登山难,以至于爬到山顶,都没有勇气下山的时候,我望山兴叹,自我调侃道:山是用来看的,而不是用来爬的;和朋友一起约跑西安古城墙和大明宫遗址公园,发现两个人跑和一个人跑的异同感受……,面对着这些似乎明白又难以表达的情感,并且让我卯足劲儿并努力前行的时候,我陷入了沉思。
认知的迷茫。记得去年8月10号。台风“利奇马”如约而至扬州。就在那一天早晨,我撑着雨伞跑了15+公里的路程,实现了我有史以来跑步的第1次突破,雨水和汗水浇湿了我的全身,疲劳和内心的喜悦交织在一起。从那一次开始,我觉得跑步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过去从未想过自己能完成21多公里的半程马拉松的里程,从那之后,跑步让我从一种运动的方式,演变成一种生活的方式。就是在这种逐步的思考和行动中,我掌握了一些跑步的方法,和有关运动心理和生理的一些知识。距离的突破源自内在的意志力,配速的突破是在扬州教育学院内的操场上,与扬州特警一次一次偶遇和角逐之间提升起来的,紧跟强者的步伐会趋于强者。
在一个自媒体,偶尔看到一个用跑步方式来挑战身患癌症的女孩。目前他已经坚持了近天,从视频的中看,应该是一个成功的选择,女孩的体质和体能,全然是一个正常的人。跑步是一个挑战自己与在挑战中提高自己体能的一项运动。如果说。我们生命中注定要经历的痛苦是一个常数,我将用跑步的方式来分解这个常数,跑步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
对跑步的认知是在跑的过程之中建立起来的,对于其认知也只是那么一点点。还有许多的人的生命体的奥秘待我们去发现。在朋友圈内有计划一年跑一百场半马的老冯,到今天已经完成了63%,他们对跑步的痴迷,让我思考着,同时也让对跑步的认识多了一层好奇,期待在认知的迷茫中有更多的发现。
行动中的发现。直立行走是人的特有的能力,达尔文的进化论,论证了人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劳动解放了猿人的上肢,整个论证的过程完美而自恰,因而行走和奔跑是人的自有的本能,如果时光可以穿越的话,我想问一下达尔达,这世界上有这么多的生物,原本有猿这种生物,难道就不可能有人这种生物吗?那么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觉得,人类用现有的思维去解释、论证和猜测远古时代,也许就是荒谬的。
跑步运动是人在自有本能的基础上,强化自体能力的一种方式,能力的提升是在对抗和挑战中提高的,因而跑步是有风险的,我在跑步的距离和配速有所突破之后,一次跑步的过程中,从高处往下跑的时候,一脚踩空,我的左腿受伤了,沉迷和痴迷没有让我停下跑步的步伐,反而让我带伤坚持着,直到疼痛难忍时,我才停了下来,这给带来了二个为什么的问题:一是,为什么左腿受伤而不是右腿?二是,跑步的意义是什么?反复思忖着得出答案,左腿受伤是左腿的力量太弱,跑步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实践行动的认识和一种生活方式。跑步让我认识到,如果我把目标定在10公里,也会从容地完成,如果目前定在3公里,跑到2公里的时候,就觉得累了。这种感受是在行动之中体现出来的。
经验是在行动之中思考和总结出来的,思考是工具,而行动是第一性原理,跑步是一个技术和体能相结合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前我跑步过程中,短时间内的距离和配速的突破,而形成的身体受伤,就是因为体能未跟上。
思辨和自我批判的认知。思维是自我成长的工具,而思考思维前提,实时进行自我的批判,修改思维前提的内容,才是认知成长的不二法门,哲学的思辨和我自我批判,为自己的跑步认知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和成长的方式,跑步过程之中,把握显意识的感知力量,远远胜过依赖本能跑的方法,它可以更好的让自己了解自己,平衡自己的身体,感知身体的弱点。
很显然,跑步的思辨内容是为了拿一个马拉松冠军,是不现实的,为了锻炼身体,那又为何要选择跑步呢?因为锻炼身体的方式有很多,溜达在跑道上的我,已经把跑步当成了一种认知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告诉我,如果我能跑一个半马,在跑10公里时,绝对是轻松的。
尽管现代的科技水平已经很发达了,那些由简单而构成的复杂体系,只是看起来复杂而已,但人体的奥秘,恐怕现代的的科技只是探寻到了冰山的一个旮旯,比如人的感觉问题,现代的技术只能望洋兴叹。
我还会继续跑下去,世界那么大,在看一看的同时,再跑一跑。就如同人们在追问黄河之水从哪里来一样,牛不知力大,身处庐山不知其貌,用感觉和思辨来提高自我的认知,也许会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