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窦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爱上这座城共建幸福城写在西安连续第九
TUhjnbcbe - 2025/4/2 19:25:00

一所所新建学校拔地而起,一条条断头路打通通车,一个个老旧小区焕发新貌,一条条生态绿道伸向远方……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城市,伟大的十三朝古都,备受瞩目的新一线城市。11月18日,从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传来消息,西安连续第九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我们欣慰,我们自豪!西安,凭什么?

“择校热”降温

家门口有了好学校

今秋开学季,西安“择校热”大幅降温的信息不断刷屏!

今年,西安的民办初中报名人数比去年减少了2.5万人,降幅高达43.4%。6所最热点民办初中比去年报名人数减少了1万余人。全市所民办小学,有81所报名人数未超过计划录取人数,不需要电脑派位。55所民办初中,有28所不需要电脑派位

说奇怪,其实也不奇怪。“三年行动计划起作用了,家门口就有了好学校,谁还舍近求远呢?”一位学生家长这样说。

按照《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年)》,全市三年内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所,增加学位38.95万个。今秋开学,西安共新投用所学校,新增学位19.4万个,比原计划超额完成25所。

缤纷的色彩、通畅的连廊、一应俱全的学科教室……走进高新区第二十小学,在阳光的映衬下,蓝绿色系的教学楼“颜值”特高。学校同时设有风雨操场、篮球排球场、塑胶跑道、创客教室、书法教室、舞蹈教室、音乐教室、陶艺室等别具特色的空间。

“咱村里娃都在这上学,学校环境好得很么!”当时,家住新丰村的张先生,作为镇街代表,把村子附近这所新建学校里里外外参观了一遍,连发感慨。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西安教育建设呈现出三个特点:数量多,是西安历史上新建学校、新增学位最多的一年,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一;推进快,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三年计划新增学位目标总量的一半。明年秋季入学前,全市还将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所,新增学位10.8万个。目前所有项目都已开工建设。

西安教育的新风貌新气象,给市民群众带来了实惠,更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打通条条断头路

架起民生连心桥

“以前出门买东西,接送孩子上下学都得绕路,现在路通了,别提有多方便了!”11月10日,站在航天北路,金水园安置房小区的刘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这条航天北路于今年9月通车,作为航天基地北部路网一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路,航天北路西起雁塔南路,东至神舟四路,连接航天基地与曲江新区,长米,宽50米,优质的绿化环境给周边的居民提供了休闲的新去处,同时与周边地铁站、公交站连通,方便了市民出行。

还有,西仪坊路(大庆路-铁塔寺路)、草阳巷(劳动南路-南小巷),广场南路(港务西路-杏渭路)、阿房路(科技路—雁塔沣东交界)、北四合窑路……这些断头路的打通,不仅解决了沿线居民的交通出行难问题,缓解了周边道路交通压力,对于发展区域经济、助力“十四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计划,我市将在年4月底前打通58条断头路。截至目前已打通50条,其中今年打通25条,其余8条也都正加紧施工。

正像人们说的,“打通断头路,打通的不只是路,打通的是隔离开来的城市形象、城市品位和城市环境,打通的是广大市民的‘心结’,架起了民生连心桥。”

同时,全市老旧小区改造也在加紧实施,今年计划改造个小区、万平方米,目前全市累计开工改造个。截至10月底,条背街小巷改造已开工条,完成条。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架空线落地也正有序实施。

“三改一通一落地”的加紧实施,正在改变着我们这座城市,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更加便利。

用今天的“短痛”

换取明天的“长通”

一条条公交线路开通了,一个个停车场建成了,地铁5、6、9号线年底开通运营……

今年是西安中心城区交通优化提升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当前,我市城市交通正处于大建设、大改造、大提升的关键时期,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出行堵、秩序乱和停车难等交通顽疾,全面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让市民出行更便捷。

“这几年西安新开的公交线路很多,车也比从前好等多了。今年还要再开通三条地铁。我觉得以后出门都不用开车了。”西安市民楚倍说,明年西安要召开十四运,今年很多区域和路段都在改造提升,可以想象今后出行会更便捷。

与此同时,我市还正大力开展次支道路建设,三年计划新建次支道路65条,目前已完成21条。对外开放小区道路,累计打开封闭大院24个。

此外,最让西安人期待的地铁建设也是喜讯频传,计划年底前3条(5号线、6号线、9号线)地铁线路建设完工投入运营。目前,西安地铁在建线路达到10条,在建里程约公里。

为充分解决停车难问题,我市积极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中心城区计划全年建成个停车泊位,目前已超额建成个。充分利用闲置用地,建成临时停车位个。

同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施划增加停车位。针对不同时段和区域的车辆停放需求,开展错时共享停车,提供停车位个。在道路两侧,探索施划海绵停车位(白天通车、夜间停车)个,有效缓解市民停车难问题。

的确,为迎接十四运顺利召开,目前全市各类工程项目集中开工,加上必要的占道施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民交通出行。对此,交通、住建等多个部门多次呼吁广大市民予以理解,用今天的“短痛”换取明天的“长通”,尽量选择公交、绿色出行方式,一起为迎接十四运奉献自己的责任和力量。

“我也有了家庭医生”

全市13家医院加紧建设

“以前有个大病小痛,医院排队挂号看病,现在国家政策好,只要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就上门服务,真是太方便了。”当记者采访的时候,家住雁塔区的杨芳侠老人说。

今年70岁的杨芳侠老人家住兰乔圣菲社区,因为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加之眼睛不好,电子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郭飞燕团队得知情况后,定期上门为老人进行相关检查。“有了家庭医生,身体有什么不适,直接打电话,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身边。有了家庭医生的陪伴,我们心里特别踏实”。老人说。

近年来,西安逐步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目前全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实现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同时,西安建设“医院”和打造“15分钟”就医圈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根据《西安市卫生健康事业重点项目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年)》,医院经开院区、医院高铁新城院区、市公共卫生中心、医院南院区等13个重点建设项目。目前,这13家医院建设正在加紧建设,届时将新增床位张,给市民群众就医带来更多便利。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健康。破解看病难、看病贵,西安正努力。

城市“颜值”越来越高

市民生活更惬意

走进西安环城公园,只见巍峨的古城墙下,环城林带郁郁葱葱,护城河水碧波荡漾。公园里,市民在唱歌跳舞、健身锻炼,一派惬意景象。

今年,随着护城河(西门—北门—东门段)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的竣工,14.6公里的护城河及环城林带改造提升工程宣告全线完工,并对外开放。目前,整个环城公园共有休闲广场处,包括余平方米的轮滑广场及余平方米的跑酷广场,32处健身器材,15处乒羽场地,长度8.2公里的慢跑步道……

这只是西安加快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串联山与水,惠及城与人。我市充分利用渭河、沣河、浐灞河、秦岭丰富的自然山水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着力打造“三河一山”绿道。到年4月底,我市公里“三河一山”绿道将全线贯通,到年年底将全面建成。届时,全市绿道总长达到公里,游径总长公里,串联个游憩点和42个遗址点,一条秀丽温馨的幸福廊道将展现在我们眼前。

今年以来,西安还先后建成开放长安公园、曲江杜陵遗址公园(一期)等5座城市公园,总占地面积亩。其中,长安公园占地亩,打造以河、湖、湿地为主体的水景廊道和公园高地组成的山地景观廊道,建设了七大功能片区和多处景观节点。

此外,西安全域治水碧水兴城正在加紧实施,皂(加三点水)河长安公园、潏河樊川湖公园、涝河天桥湖等一批水生态节点已经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网红地。据了解,全市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建设护堤林2.4万亩,形成生态节点63处,新增生态水面1.56万亩。届时,灞河全运湖和沣河仪祉湖、文教园、风雅杨林等一大批治水亮点将纷纷呈现在市民面前。

迎接十四运

西安明天更美好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

曾记否,“盛世之花”西安奥体中心完美绽放的情景,仍然如在眼前。它承受着我们对这座盛会的期待,和对于西安城市品质全面提升的由衷期许。

十四运赛事场地,西安地区共计25个场馆,3个配套设施,1条马拉松赛道。其中,我市承担建设任务11个。截至目前,西安秦岭国际高尔夫球比赛场地、西安奥体中心体育馆、西安城市运动公园体育馆等8个场馆全部提前竣工,彰显了“西安速度”。

迎接十四运,我们的城市既有“颜值”更有“内涵”。我们在大力提升“硬环境”的同时,更注重打造城市的“软环境”。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在社区、旅游景区、车站,处处体现着文明健康元素;市民、学生、志愿者,人人都是文明健康行为的传播者。迎接十四运,建设文明城幸福城,是我们每位市民的责任和担当。

国运兴,体育兴;体育强,中国强。明年举办的“十四运”,将为西安加持赋能,明年的西安,将再次惊艳全国。

幸福没有终点站,追梦永远在路上。新时代的西安正在只争朝夕,以十项重点工作率先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力迎接十四运,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让市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而努力奔跑。

我们生活在这里,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爱上这座城,就要呵护她、包容她、珍惜它,更要同心协力撸起袖子建设她,让幸福之花在这座城市绚烂绽放!

特派杭州记者张琦

1
查看完整版本: 爱上这座城共建幸福城写在西安连续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