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文化报」
从长安到罗马的丝绸之路曾经是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重要陆上商业贸易路线,丝绸之路上的各民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风格独特的历史与文明,并通过丝绸之路的贸易交往将自身的地域特产、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传播到全世界,为人类文明的跨文化传播和文明传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跨文化交往日益频繁。自年9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致力于展示亚欧大陆历史文化互联互通的一批优秀纪录片作品也陆续上线。这批纪录片立足全球化高度,以跨越国家与地区的国际视野提高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在国际上的文化认同感,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传播渠道,令“一带一路”中蕴含的人类共同体思想与文明平等交流思想获得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更加深入的发展。其中,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社教节目中心与西安广播电视台等联合出品的《从长安到罗马》立足国际视野,从西安与罗马两座城市的现代文化与传统历史的现状出发,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特征与西方文明传统进行了对比和研究,在中国文化与中国经验进行国际传播的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在国际视野中发掘中国传统特色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在国际视野中倡导文明宽容,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从长安到罗马》正是中国与意大利为纪念两国和平建交50周年而合作开展的首个影视作品,这部纪录片在宽广的国际视野中重新发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特色。
坚持国际视野,更新创作思路。《从长安到罗马》的创作在具有民族意识与地域思维的同时,立足世界对坚持我国历史文化的表达,以全球视野观察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价值,提高站位,开拓了一种全新的创作思路。在纪录片拍摄的指导思想上,我国部分纪录片创作者更加注重立足本土立场,对本国文化传统加以强调,但对于全球性视角下的文明关系与文化交流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对于历史与现实中的国际经济发展格局变化缺乏前瞻性的认识。这导致了许多在中国传播效果较好的纪录片在国际上的传播效果很不理想,还可能影响纪录片受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与判断。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从长安到罗马》突破了传统的思维,首次采用双线索与“双城记”平行视角,秉承理性精神和全球立场,邀请了诸多中意两国知名专家学者在西安与罗马两座城市展开对文明历史的倾情讲述,将这两座相隔万里的城市连接在一起。在嘉宾选择、场景设置、表现主题、故事内容等方面,《从长安到罗马》总是强调两座历史古城之间的相似性。在展示毁于战争的罗马卫城遗址后,镜头一转来到了修复后的西安古城墙之上,它们都是曾经辉煌的文明遗留在现代的象征;在展示了雄伟的古斗兽场后,画面在蒙太奇手法中以同样气势雄浑的大明宫遗址接续,凸显两座历史名城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参观了意大利博物馆中铭刻的罗马字母后,介绍人又将视野对准了西安碑林石碑上铭刻的横竖撇捺,以汉字与拉丁文两种人类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两种文字共同歌颂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
《从长安到罗马》在创作视野上求同存异,将中国故事与世界故事相结合,在重温两国历史的同时也发掘出更多观照现实的力量,在两季节目先后播出后,仅央视4个频道累计有超过2亿观众观看,在海内外媒体上形成现象级热议话题,收视用户数量也创下新高。
秉承全球思路,重新挖掘中国特色。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开放和包容的新型世界文化观指导下秉承全球化思路,以全球视野看待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特色,展示中国传统与世界文明的互动关系,是《从长安到罗马》的另一突出成就。传统历史文化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必须坚持普适性与适应性原则。这部从“长安”出发的纪录片始终保持自身的文化身份。用诸多实际影像搭建出一座展示丝绸之路贸易与生活的博物馆,在把握中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