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西马三年,赢得无数点赞。
西马落地不易,西马成为口碑赛事更是无比艰难。
悦跑君亲眼见证过20届城墙马拉松,知道西马落地背后的艰难。
悦跑君亲历了三年西马,也管窥了赛事人为西马成就口碑赛事所付出的巨大心血。
昨天偶然看到西安曲江马拉松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葛超先生的文章《守护西马的日子》,从西马“操盘手”的这篇文章中可见西马成功背后的不易。
经悦跑君征得葛超先生同意,今天将本文分享给跑友们,希望大家在享受西马的同时,了解到西马的来之不易和西马获得成功的艰难。希望大家能珍惜西马,对西马更多理解更多支持更多包容,希望西马在我们的共同呵护下健康成长。
守护西马的日子
作者:葛超
谨以此文纪念人生最难忘的三年时光,并借此致敬与我一起走过那段难忘岁月的我的同事伙伴以及我的家人们。——题记
这大概是一年中于我最为焦灼忙乱而又苦痛不堪的一段日子了。
从九月初到十月底的近乎两个月时间里,我的整个生活几乎只与一件事有关,那就是筹备一年一度的西安国际马拉松。上班劳心费神的是它,回到家愁肠断续的依然是它,生活因此改变了原本的模样,深夜里常常骤然响起的电话,让暂时平静的心能瞬间提到嗓子眼........
我曾几次试图关掉手机,以保证我能有最起码的一点休息,但这种念头往往到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因为我实在无法想象关掉电话的后果会是什么!日子只能这么一天天地捱,我心里清楚,只要在这个岗位上一天,这种状态就会持续一天。
其实,真正的不堪,莫过于一天里心境如过山车般的高低起伏,刚刚还因为一件事情的顺利所带来的轻松和愉悦,往往会被另一个突发的状况击打得粉碎,心情瞬间从山峰跌到谷底,巨大的心理落差所造成的伤害是难以言状的,以至于我常常担心,这种反复而至的心理刺激,究竟会对人的身心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受此困扰,人就慢慢陷入抑郁和焦躁,我曾试图将这些告诉与我相熟的人,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安慰,但听到的基本上都是劝我注意休息一类的话,可能大家会认为,这项在很多人看来风光无比、荣耀至极的洋火事儿,不为人知的背后,不至于如此不堪吧?!
马拉松作为一项参赛门槛极低、参赛人数众多、涉及面又非常广的高风险性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综合保障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大多数人可能无法想象,让平日车水马龙的城市道路一夜之间变成供几万人同时奔跑的赛道,城市管理者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穿越市区多条城市道路的42公里赛道,要在比赛期间实施完全封闭和交通管制,仅协调和说服沿途上千家机关单位、酒店宾馆、医院的理解和支持,这背后的难度究竟有多大!
在年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为了纪念希波战争中因跑步送信而累死的士兵菲迪皮茨,设立了马拉松赛跑项目,把他当年送信跑的里程——42.公里作为比赛的距离,今天风靡全国的马拉松运动就是这么来的。但是,素有“飞毛腿”之称的菲迪皮茨尚且倒在了42.公里,那么,当几万人同时把这段距离当作目标,竞相奔跑冲刺的时候,意想不到的风险又会有多大?!近几年,随着城市马拉松的快速升温,跑马猝死的新闻时有所闻,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往往谣言四起,舆论除过对死者报以惋惜和同情外,更多的则是对主办方和运营单位的质疑、吐槽、甚至是谩骂。作为主办方,我至今都不敢想象,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在我们头上,又该如何面对?因此,每到赛前的一段时间,我总会习惯性地患上焦虑症,总担心哪个地方出问题,悬在嗓子眼的心始终放不下来。
在穿越古城42.公里的赛道上,几万人的竞相奔跑伴随着沿途市民此起彼伏的加油助威声,是马拉松最激动人心的风景。但此时的我却无心于这种风景,身体的感官系统已近乎麻木,只是对已攥出汗来的手机保持着异常的敏感,此刻最怕骤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最怕听到刺耳的汽笛声,最怕看到抬担架的医护人员急匆匆地奔向某一处......;全马六个小时的关门时间,成了我人生最漫长的六小时,我常常习惯性的独自身处一个僻静的角落,茫然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内心焦急地等待着比赛结束的那一刻。
不像其它比赛项目的场地往往局限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马拉松赛道需要从繁华的闹市区穿行而过,城市变成了赛场,一切都在万众瞩目之下,任何一个小小的纰漏都有可能被无限放大,掀起舆论上的狂风骤雨。一场大型马拉松,需要调动整个城市的力量,需要成千上万人的齐心协力。每一届西马,为赛事提供保障的公安、交警、安保、医疗、裁判、自愿者以及赛事管理人员达到了三万多人,让各工种协调有序、三万人步调一致,实在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马拉松其实是对城市综合保障和应急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令人欣慰的是,连续三年成功举办的西安国际马拉松,用无可雄辩的事实证明了西安具备这种能力,西马其所以第一届就赢得了口碑,正是这座城市的决策者开放包容、各方面全力配合、广大市民淳朴热情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市民的热情与激情是三届西马留给全国跑者最最深刻的印象,也是三届西马口碑爆棚的主要加分项。绵延四十多公里的西马赛道上,一路无间隙的观赛市民和此起彼伏的加油助威声,让无数个远道而来的参赛选手感动落泪、铭记终生。即使今年大雨滂沱之下,沿途观赛助威的西安市民热情依然丝毫未减,加油助威声依然此起彼伏。许多选手后来回忆说,西马赛道上收获最多的是感动,除过雨水和汗水,模糊双眼的还有那情不自禁的泪水在飞,目睹此景,实在令人动容。可以说,西安市民的真诚与热情,是西马有别于其他城市马拉松最大的亮点,也是西安国际马拉松最靓的风景线,西马的报名人数其所以逐年成倍增长,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淳朴热情的西安市民。三届西马的成功举办,广大市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衷心地感谢他们!
三年前,因为组织的决定,我从机关到了企业,面对没有半点经验可言的陌生领域和一个刚刚组建的团队,以及一个谁也无法预知的未来,我曾不止一次地犹豫和纠结过。其所以纠结,是因为那个时候我也许有更好的选择,如果选择了马拉松,就等于选择了与自己所熟悉的一切业务和所积累的经验作别,经营企业对我本来就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如果还是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心里实在没底。
当然,我的犹豫和纠结最终没有影响组织的决定,当接到正式通知,知道一切已不可改变的时候,心底却奇怪地萌生出一种大战在即的莫名激动。于是,带着“做难事必有所得”的自我激励,我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已被筹备首届西马折磨得疲惫不堪的年轻的团队,正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从此,命运与西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时光匆匆,一晃三年,西马竟已举办了三届。
从结果来看,西马已成为颇有影响的品牌,综合影响力也进入全国第一梯队,不论是业界的口碑还是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都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三年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
三年,在人的一生中只是短短的一小截,于我,却是最为波澜壮阔、也最最真实的一段时期。三年里,经历过的人和事,遇到过的困难和挫折,流淌过的或酸或甜的泪水,堪称人生之最。从积极方面看,人生得到了丰富和历练,心智更趋于成熟,抗压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此生要“干一件大事”的梦想;从消极方面看,三年时间的制心一处,几乎耗尽了我所有的热情和精力;三年里所经历的困难与挫折,几乎透支了我的身体和智慧;三年里的忙乱不堪和无规律作息,几乎改变了生活原本的模样,保持了多年的读书写作习惯几近荒废,生活常常陷入一种异常孤独而又莫名焦躁的状态当中,再也找不回昔日安之若素、纵情笔墨的心境与意境。
得也?失也?得失之间,何以自处?
“人这一辈子,真正能遇上、并能干成一件万众瞩目的大事情,机会其实并不多!只要遇上了,人生就成功了一半。”这是三年来我常常用以自勉的一句话,也是安妥我心灵的一句话。
10月20日下午五六点的样子,走出“西马全国跑团见面会”的现场,我独自一人来到空荡荡的组委会集中办公区,昨天还人声鼎沸的办公大厅,此时寂静得能听到手表的滴答声,曲终人已散,瞬间的孤独和失落速上心头。我静静地半卧于角落的一处沙发,闭上眼,试图让心绪安静下来。这是近两个月来身心难得轻松的时刻,忙忙碌碌几十天,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但当这一刻真正到来的时候,却再也找不到曾经渴望的那种感觉。
身体虽极度困乏,脑子却无法平静,许多情景开始频频闪现,不知不觉间,鼻子却一阵子发酸。人在干一件重要的事情时,往往是提着一股子劲儿,事情干成了,劲儿也就泄了,这个时候感受最深的往往不是事成的喜悦,反倒是难以抑制的悲喜交加。
在刚刚过去的数十个昼夜不分的日子里,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位坐诊大堂的全科大夫,每天面对的全是“急难杂症”,而我要做的,就是对每一个病症都要做出准确的判断,并要给出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法。面对每天海量的问题甚至是难题,我所给出的每一个解决方案,都会让我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承受深深的压力,甚至还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其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许多问题难就难在解决起来无章可循,难就难在处于两难之间的如何取舍,难就难在既要控制成本还要保证效果。
一场大赛其实就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就有可能累及全局,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因此,决策在很多时候考验人的不仅仅是智慧,更多的可能是勇气和担当。我常常自嘲,带着一群人往前冲,别人多数是身累,而我却是心累啊!
因此,每到大赛来临的时候,我都会陷入一种焦躁忧虑和紧张莫名的状态当中。
如何保障几万人的吃喝拉撒和数十万所需物资的准确到位,着实是一件考验人、也折磨人的事情。比赛当日凌晨,数以百万计的饮用水、功能饮料和各种赛事补给物资必须要在交警封路后的几个小时内快速准确地配送到赛道沿线的19个补给站,而且不能有丝毫差错;三万多人集中领取参赛物资的几天时间,考验人的不仅是细心,更是耐心。赛前几天,几百个志愿者要连续工作好几天,才能将堆积如山的十多种参赛物资一一分装到三万多个参赛包里,品种数量还要一样不能差,一有差错,必惹麻烦,遇到脾气好的,赔几句好话就过去了,若是脾气大的,现场大闹不说,还会分分钟给你吐槽到朋友圈。“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屁大点的事情,一经朋友圈的转发发酵,就成了来势汹汹的大舆情。人常说:“人红是非多”,随着西马影响力的快速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