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里故事多
爱上一座城市爱上一段历史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不一样的西安城——或古老、或诗意、或繁华、或烟火。时空在这里交错,古韵与现代在这里交融,它承载着中国周秦汉唐盛世的民族自信,凝聚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文明基因,也彰显着当今盛世这座城市依然保留的鲜活。
它的名字叫“长安”。曾经有13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时间长达年。
如今,我们叫它“西安”。
史载:"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最早的“天府之国”指的关中平原。汉代以后,这一称呼才逐渐被四川盆地及成都平原一带所取代。
长安城始建于隋代,由宇文凯主持设计,隋时称为“大兴城”,唐朝建立后改名为“长安城”,寓意“长治久安”。长安城内居住的不仅有本土居民,还有旅居大唐的西域胡商、使节、学生、传教士等。
隋朝的长安城是没有大明宫的,四四方方的形状。到了唐朝之后新修了大明宫,就是地图上东北方非常突出的地方。
大明宫占地约公顷,先后有17位皇帝在此居住办公,接受使者朝拜觐见。这里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推向最高点,成为当时世界的中心。大明宫不仅蕴藏着一个帝国消失已久的秘密,也记录者一个时代永恒的记忆。
而西安城墙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全长13.74千米,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年),洪武十一年(年)竣工,是在明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指导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当时是西安的府城。
明太祖朱元璋将次子朱樉册封为秦王,藩封、府治同在一城,因而城池规模宏大坚固,再加上后来明清屡次修葺、增建,至今保存完好。
整个的西安城是由11条南北走向和14条东西走向的大街划分而成的,整个城市总面积达84公里平方。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三座城门分别象征一年中的四季和十二个月。
东边象征着春天属木有春明门;南边代表火象征着夏天,有启夏门;西属金,也就是秋天,所以有一座金光门。北边属水是冬天,就是玄武门,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就发生在此地。
所以,西安的城墙和城市其实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代表的是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皇帝居住的地方和皇城所在的地方,位于整个城市的正北方,古代皇帝都是面南称帝。古人在仰望天空的时候了,他们看到天空中星体呢,在四季中不断地轮回变换,唯有一颗星星彷佛是不动的,这颗星就是“北辰”,俗称北极星。北极星正好位于地球的中轴的延长线上,伴随着地球的自转,从地球上看,它彷佛是没有转动。
皇帝以及古代的那些术士们认为,天上的北斗星就是所有星体的帝王星,其他的球体都得围绕着它旋转。
所以,人间的皇帝就像宇宙中的北辰星一样,要居住在北边,众星拱月般的环卫着,以此彰显其地位尊贵、唯我独尊的地位。即所谓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可以说,没有城墙就没有西安这座城,没有西安这座城,何谈这城墙。
相关热点链接:西安城墙十八城门之“玉祥门”的故事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欢迎分享,部分图片来自公开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