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之十五
年1月16日,西安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启动河长制,吹响了打造绿水青山的号角。市级领导带头当河长、湖长,实现每条河流、每个湖泊都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实现洪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河流生态新格局。全面推行路长制、所长制、网格长制,实现西安的每条街道、每个厕所都有人管,吸引市民参与监督,共同打造美丽西安。
年12月1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在周至县调研时明确提出:西安的河长制不要等,要先行先试。年1月16日,我市全面启动了河长制工作,根据河湖实际,快速构建了包括市、区(县)、镇(街)、村在内的3+1河长体系和市、县、镇三级河道警长体系,共设置各级河长(巡查员)共余名,河道警长名。
1
“河长制”挂图作战
确保每条河有人管、管到位
党政领导当了河长,部门该怎么联动?如何进一步破解九龙治水难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河长制统筹整合各方优势资源,解决好每条河的近期整治、远期规划等一系列问题?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做出批示:“组建全市河长制作战指挥部,从相关部门和单位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挂图作战”。随后,西安市在全市范围内成立了市、区两级河长制作战指挥部。
西安河长制作战指挥部成立后实行挂图作战,针对问题分类研究,采取“综合+专项”模式,7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7个市级部门牵头组成,分别负责城乡污水处理、水污染治理、截污纳管、沿河卫生整治、农业水污染治理、企业水污染治理等工作,形成联合办公机制,进一步整合治水力量。
在河长制作战指挥部,中心大屏幕上是一幅西安水系图,囊括了我市19条主要河、湖。工作人员随机点击灞河,该河流的细节图便显示在屏幕上:“我们将全部河长制作战图电子化,采取信息化手段进行整合,安装触摸屏,一河一策、河长设置、项目分布等内容随意缩放,一目了然。”
记者在“西安市沿河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作战图”中看到:灞桥区年内将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18处,临潼区年内将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9处……一项项目标明晰、分工明确的任务都显示在大屏幕上,便于作战指挥部进行决策。全市层面,共有“大西安水系图”、“西安市河长制作战指挥部指挥机构图”、“西安市河长制远景规划图”、“西安市市级河长示意图”、“西安市治污水作战图”、“西安市沿河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作战图”等9张作战图。
作战指挥部细化了工作计划,要求各区县、开发区以问题为导向,每年专题研究年度工程计划,将河流问题变任务、将治水任务变项目,将工程项目变作战图,列出时间表,全市设计制作河长制作战图余幅,挂图作战,按表督战。
2
“一三五”治水计划
全面恢复“八水绕长安”盛景
河长制作战指挥部成立以后,西安市采取近期、中期、远期相结合的思路,制定出了“一三五”治水作战计划。提出一年“治污水”,解决垃圾河、黑臭河问题;三年“剿劣水”,到年全面剿灭劣ⅴ类;五年“全治理”,到年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美景。
为实现“一三五”治水目标,我市以治污水为突破口,以铁的意志和决心,坚决打好治污水攻坚战。为此,我市印发《西安市治污水专项行动方案》、《西安市河流水污染治理方案》,从年2月中旬开始,集中开展河流“脏乱差”和“黑臭河”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从“清理垃圾、治理污水、拆除违建、取缔砂场、维修设施、落实机制”等六个方面,对全市河流、农村大型灌溉渠和排水渠逐项清查整治。启动了鱼化污水处理厂、西三环污水干管、华清路污水干管,太平河、临河、新河截污等治污水骨干工程。
据最新消息,西安河长制实施以来,清理整顿河段条,清理垃圾万多方,铺设截污、雨水、雨污分流管道.5公里,建成沿河农村垃圾站41座,配备垃圾清运车辆,个村实现垃圾集中收集,收集率达到95%以上,60个规模化养殖场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效解决了河流脏、乱、差、黑、臭等问题,“向污水宣战”的决心变为西安治水的生动实践!
年11月28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调研西安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并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认真践行“两山”理论,不折不扣落实好河长制、湖长制各项职责要求,全力完成年度省考目标任务,兑现一年治污水承诺,展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湖美大西安。
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以《西安“九龙治水”变“河长管水”河流净了生活美了》为题,报道了我市大力实施河长制的具体做法和治水净水的良好成效。
与此同时,年度西安市河长制群众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出炉。统计显示,在年度西安市河长制群众满意度调查中,全市平均满意度达到94%以上。
西安市河长制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西安水生态环境,助推了大西安水生态文明建设,在不远的将来,必将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治水目标。
3
五星级“所长”
抓出“厕所革命”实效
有人说,看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还要看这个城市的厕所。
对于西安这座旅游城市而言,厕所环境如何,管得好不好,群众感受最直接,也是很多外地游客认识和打量西安的一个标尺。
年1月4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部署“厕所革命”工作,1月6日向全市旅游局发出《致全市旅游局局长的一封信》,要求旅游行业部门高度重视厕所建设和管理工作,各级旅游局长要放下身段、亲力亲为,当好“店小二”,从一件一件具体事抓起,冲在一线当好五星级“所长”,把“厕所革命”抓细、抓实、抓好。
为推动“厕所革命”工作,西安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了《西安市开展“厕所革命”工作实施方案》(市办字〔〕93号),市政府下发了《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旅游“厕所革命”工作方案和旅游厕所所长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办函〔〕号)。
一场“厕所革命”正式开始,并且在短短时间内,使古城面貌一新。
此后短短一年时间,大家明显感受到了其中的变化,“如厕难”、“脏乱差”的尴尬一去不复返,“方便”之事更加方便了。
记者在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采访发现,每个公厕都有专人打扫,“所长制”公示牌、检查日志齐全,公厕干净卫生,气味清新。很多市民对此都大加赞赏。市民刘女士说,这厕所装修得很舒服,形象设施都很不错,干净没异味,保持得也不错。
位于曲江新区雁南四路的免费公厕设计别致,兼具功能性、美观性、生态性的庭院式景观效果。每个单独厕位顶部都装有换气扇,全天换气,保证公厕内没有异味。这座公厕最大的亮点是专门设有第三卫生间,给残障人士、老人和儿童等特殊人群提供方便,解决父母照顾孩子,儿女协助老母亲、老父亲如厕的困难,市民周女士觉得这一设计很贴心。
随着“厕所革命”的深入进行,西安市的旅游厕所数量增多,布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大量第三卫生间的建成,“所长制”管理制度的落实,厕所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受到中外游客的普遍好评。
市民点赞
全社会参与,把河长制落到实处
越来越多的污染河段开始变得清澈,越来越多的河段垃圾被清理,越来越多的西安市民为亲水宜居的生态环境点赞叫好……这些不断释放的生态红利,得益于西安河长制的实施。
年10月30日,记者从市河长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年7-9月,因举报河流脏乱差问题并经查证属实,9位市民获得了“线索奖励金”,所举报情况已全部调查核实并督办处理。
收获线索奖励的市民李先生说,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河道的义务和举报河流脏乱差问题的权利。今年,市河长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西安市河流管理有奖举报办法(试行)》,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共同治水的良好氛围,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充分调动社会监督和群众参与力量,把河长制落到实处。
市民吴先生说,他家住在浐灞生态区,经常会到灞河边散步,以前灞河水质一般,夏天还有臭味。尤其他经常散步的橡胶坝附近经常堆积了很多垃圾,观感很不好。自从西安开始实施河长制,许多河湖流域得到了治理,现在灞河水质明显比以前更好,有关部门公布了举报电话,便于市民参与监督,我很支持。
而厕所革命的实施,也使公厕成为人们观察西安的窗口。
英国籍游客TrevorRowland第一次来西安并跟团游,当他在大雁塔北广场东侧的公厕如厕后,连连发出赞叹,说:“这里的公厕很漂亮、很明亮、很干净、很方便,还有烘手机,一下子就加深了我对中国的美好印象。”
点评
“像绣花一样”精细地管理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在年的全国“两会”上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李娜认为,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已成为当前全国各大中型城市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去年以来,西安市推行路长制,则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有益尝试。李娜认为,“一路一长”的城市管理新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城市管理者深入了解基层实际,实现管理与服务并重,同时,可以减少城市治理的中间环节,从而提高城市管理的精准度、高效度和便捷度,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李娜认为,西安市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扎实践行,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落地之举。通过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有效地打破了“九龙治水”的格局,在全社会形成了治水合力,使“柔性治水”策略稳步推进。此外,河长制、湖长制的成功推行较好地协调了人水关系,使人们既能亲水近水,又能够能动地利用水、保护水,可谓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李娜认为,推行河长制、湖长制、路长制既有其现实指向,也符合民生诉求。习近平在年新年贺词中再次强调,要“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李娜强调,城市管理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一核心任务,直面矛盾和困难,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和实践引领,建设更加美丽、整洁、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
来源:西安日报
编辑:宽宽
审核:何砾
转载请注明出处
lt;Endg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