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大院又称三多堂,是明清两代风格的传统民居建筑。位于山西省太谷县城西南5公里的北洸村,傍依国道,是来太谷必须去的景点之一,也是一直以来太谷旅游的头号招牌。
太谷曹家大院博物馆有房屋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三多堂东南角古槐。树干已经被时间掏空,树枝依然亭亭如盖,树叶碧绿如荫。它庇护着这里的生灵,保佑着一方安泰。
三多堂正门面南,偏西,在高大巍峨的城墙上开辟两座拱形门楼,12根红漆檐柱支撑,卓尔不凡。
三多堂东面,东门设在二层卷棚的门楼下,也是现在游客出入的通道,是三多堂最热闹的所在。在明清时代,东门长年关闭,只有女儿回娘家、丫鬟出嫁、发殡时,此门方开。民国九年,曹家有了汽车,从此门出入。
三多堂东便门,外墙厚重,门洞为拱券,上有披檐,直通内部东西向甬道。东门上有阁楼,系打更之用。
年5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多堂平面图,始建于明末清初,占地平方米,由内宅、外宅两部分组成,内套15个小院,3个倒座楼、3个堂厅、3个主楼,共间房舍。内宅即多子院、多福院、多寿院,北面由三座四层堂楼连在一起,长66米,宽8米,高17米,墙厚1.6米,蔚为壮观。外宅由书房院、小戏台院、客房院、厨房院和药铺组成。内外宅中间,就是石条砌成的长66米的甬道,与东便门正对。
东门背面,木制梁柱斗栱,二层更楼屋檐下书匾:客亦三多。
甬道,北面是内宅的三座门楼,由远至近分别是多子院、多福院、多寿院。正前方是西门,通向西花园;西门上有阁楼,为神祖阁,供奉祖先神像。甬道以南则为外宅。
外宅内砖雕展览。
二十四孝砖雕。
明清家具。
兵器房正厅供奉山西圣关公。对联:学武侯谨事,法司马存心。
兵器。
药房。
外宅,通往三多堂南门。图中为通往甬道的北面,两厢现为孔氏研究会和明清家具展。
泛黄的老照片,述说着光阴的故事。
正前为甬道西门,直通西花园,二层神祖阁。左为外宅之戏台院,右为多子院。
戏台院竹雕屏风。
三多堂全景图,位于戏台院内,展出曹家经商史。
书房内景。孔子圣像,唐吴道子画。
转角垂柱。
戏台院北面,通往甬道。
戏台院通往东侧便门的影壁墙。
从西花园看多子院。
西花园,此处通往地下厨房。
多子院门楼。
多子院前院。过厅为五开间,左右厢房也为五间。这违反了一般民居“外三里五”的格局,在明代更有明文规定:庶民庐舍不逾三间五架,禁用斗栱彩色。在这里也未被遵守。
多子院的天际线。
百子图彩绘。
过厅内景,高大轩敞。
后院堂楼,现为珍宝楼。高17米,底层墙厚1.6米,凡三层。从外立面门窗的排列,似为二层。楼顶有榭亭,女墙有垛口。门楼置于石砌台阶之上,拔地而起,蔚为壮观。
据记载,曹家大院内宅堂屋正北主楼皆三层,高17米,北面为厚重实墙,挡住冬季风。此处楼的地基皆采用1.8米和3.3米的木桩打进地层,然后用砖、灰、土混合浇筑,形成复合地基,方始砌筑1.5米高的石条基础。
门楼歇山顶,飞檐翘角,门罩雕刻精细,悬匾:瑞气光辉。
凤头栱,角梁伸出龙形耍头。
板门包铁,铁钉铆固。墙体厚实坚固。
珍宝楼内展出明代大画家仇英真迹,仿清明上河图。
翡翠羽毛镜,采用越南进口的翠鸟羽毛制成。
清宫国宝金火车头钟,此系法国给清廷的贡品,用黄、白、乌三种金制成,重84.50斤,上镶时钟、晴雨表,上好发条可沿轨道而行进。这件国宝是慈禧太后逃往西安路经北恍向曹家借款的抵押物。
翡翠烧鸡。
家佛堂。位于多子院门楼和多福院门楼之间。
家佛堂。前有檐廊,斗栱彩绘。
家佛堂匾,檐柱间双龙戏珠花罩。
三世佛。
木橱。
木雕佛坐像。
家佛堂后前院。
后院,前面为二层绣楼。
多福院门楼。
门楼后匾:安汝止。
多福楼前院。过厅面阔三间,两厢皆五间。
涉身有良图不受苦焉得美报?处世无奇术能吃亏便是便宜。
过厅五架梁,堆金沥粉。
过厅正中摆放百寿大屏风。高3.8米,宽5.02米,重达公斤。上为四云纹,下为基石座,左右两侧各有一对小狮子。屏风上下左右各镶嵌92块大理石,象骨包边。屏风全为榫卯结合,不用铁钉。前为俄国进口镜,光洁如新。
百寿大屏风,三多堂之宝。
屏风中间为书法大师,道光、咸丰、同治三代帝王之师祁寯藻的真迹,摘录18位古明君贤臣之名言警句,启发后人。笔法遒劲雋秀。
过厅北门门头横匾:莺迁高第。
后院单脊厢房,木门窗制作精良。
主楼,从外窗明显分出三层。多福院主楼名望月楼,对外开放,可登楼俯视三多堂全景,实为赏心乐事。
望月楼门楼题字:种德修福。檐枋下无花罩之饰。
望月楼内部,由楼梯直登屋顶榭亭。
由望月楼俯视多福院全景。
多寿院。
多寿院门楼。
多寿院前院,院门北门书:天山斗。
厢房檐下枋间一斗二升,耍头伸出。
多寿院过厅,面阔五间。
过厅檐柱雀替,上部四铺作斗栱飞檐。
室内条案陈设。
后院主楼。多寿院主楼无门罩。
曹家银窖。云雾缭绕,深不见底。
辽、金三彩瑞兽。
紫檀木炕桌,被《鉴宝》节目定价四十万元人民币。
元代珐花璎珞纹梅瓶。世间仅存二件。
双龙瓶,唐代。
榭亭。
多寿院全景。
东院前院。
古鞋、古帽。男士方头轻履,女士圆头温和从夫。
东院后楼,二层。与三多堂主楼并排而列。
多寿院东院全景。北洸村舍,尽在眼底。
明清之际,太谷地面上出现了许多深宅大院,均在历史的洪流中湮没,唯有曹家五门的三多堂巍然耸立。三多堂沿袭了明代古朴简洁的建筑风格,威严而不失亲和力。曹家从这里作出决策,传达至北京、广州,以至外国的金融机构。这便是晋商,足以影响那时的中国。
参考:诚意侯、太谷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