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车轮不断向前,很多人的生活都在悄悄改变。当我们的阅读习惯从纸墨书香变为智能手机,报刊亭也逐步转化成了城市符号。但即使丧失了最初的功能,真要彻底告别,却百般不是滋味。
在此之下的任何一种再见方式,恐怕都会触及人们的神经,何况是“粗暴”的抛弃。近日,“西安将取缔家报刊亭”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口诛笔伐,舆论一边倒,大概意思集中在三:其一,真的是因为城市治理的现实需求,必须拆除吗?其二,后续的阅读需求如何转化?其三,守亭者的切身利益能否有所安置?
目前对这三大质疑未有正面回应,但从城管部门下发文件来看,主要是为解决出亭占道经营和乱贴、乱挂影响市容问题。其实,近两年来,不管是西安市容、环境、卫生、绿化,还是打造书香之城、音乐之城的目标,都是为了让城市更加“精致”。
但坊叔想说的是:精致,是从骨子里的高贵、举手投足的优雅中散发出来的。比诸于城市建设,便是每一条政令的发布、行动,尤其是对“拆、建”的体面处理。对此,具体的执行部门采取何种手段,至关重要。
▽西安街头老旧破烂的报刊亭
城管部门招黑的“合法性”界定
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报刊销售额逐年下降。与之相伴而来的是,全国多个城市的报刊亭数量逐年递减。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被管理部门以“影响市容”“占道经营”“阻碍交通”甚至“违章建筑”的名义拆除。
西安的报刊亭并不能“幸免”,据统计,已经从巅峰时期的上千家,减少到如今的家,其中只有家是经过合法审批的报刊亭。主要分属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西安市报刊零售分公司95家,陕西日报报刊亭有限责任公司家,西安翰维通信科技有限公司30家。4月8日,西安市城市管理局召开全市占道报刊亭专项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在这次大会上,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平伟讲到,截止到年12月31日占道许可时间均已过期,全市所有报刊亭没有再续办占道许可证,从合法性角度讲,可以说全都是非法经营。
可以说,不管是“大势所趋”,占道许可证的“程序正当”,还是为了市容环境的“结果正义”,此次拆除,怎么样都该无可厚非,至少是情有可原,但问题就出在两个大“bug”。
第一个,恰是对于“合法性”的模糊界定。
对于报刊亭的“合法性”,给出的指向有:占道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城管部门现认为现在有“合法程序”的家报刊亭,其实所拥有占道许可证日期只截止到年12月31日,过期作废,严格意义来讲,均为不合法。那么,为何这些许可证没有再续办呢?
“年年底眼看占道证快到期,他们按惯例申请续办时却被告知“年暂缓续办,等待提升工作完成”,据一位经营者反映。也就是说几家企业欲缴费续办占道证的申请没有被受理。坊叔专门翻阅旧闻,发现确实有相关部门的几个关于提升、改造报刊亭的通知。却依然没有对“合法性”做出明确的界定。
更诡异的是,在年10月的一次专题研究会明确指出:“报刊亭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硬件基础设施,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美化城市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市级各相关单位要按照将报刊亭做成西安新名片的定位和要求,根据全市统一安排,抓好整治提升工作。”
从“做成名片”到“拆除”,关于占道许可证最终为何没有再审批,没有明确解释。这一“乖张”行为,也难免不引起别人“有的放矢”的“质疑”。即使程序和结果正当,也无法中和模糊其词、原因不明所带来的“黑式揣测”。
“正义”,更需要“诚意”。
▽已经变身杂货店的报刊亭
第二个,是对“诉求”的简单处理。
据了解,西安市现存的报刊亭面积为3.52平方米,经营者以失业、进城务工人员为主。年,为了响应《关于在全国城镇建设报刊零售亭的通知》,方便市民购买报纸杂志,西安街头的报刊亭开始陆续设置。随处可见的报刊亭获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评。但随着互联网无纸化阅读的兴起,报刊亭的境遇也就一落千丈。据了解月入5、6千元已经是最好的成绩,一般的亭子只有左右的收入。
位于经九路天桥下的亭子,除了售卖报纸、杂志,还卖过豆浆、烤肠、早餐。经营者说,“不卖点其他的,一个月包不住生活。”坊叔在亭子边偶遇的吴先生也听说了要拆除报刊亭的消息,“拆了以后会再设置新的智能化的报刊阅读点吗?对于我们还喜欢读纸媒,不会网购的老年人,该上哪儿去这么方便的随手买份读?”
虽然,衰落似乎已成定局,但拆除之后如何安置“守亭人”和部分市民诉求,尚未定义。
如此看来,不论是理性的“合法界定”还是感性的“人文关怀”,相关部门都还没能“正式”回答,如果单靠市民理解,恐怕容易变成利益裹挟。当道路权益的博弈夹杂着多方需求的纠缠,报刊亭,该“停”在哪儿,便是有关部门需认真作答的问题。
▽守亭人
精致书屋,重构城市阅读体系
拆除报刊亭的浪潮并不是今日就有,也不是西安一家。年底到年,江苏无锡、南京、郑州等各大文化名城也纷纷拆除,仅5年时间,全国共拆除了个邮政报刊亭。
当然,无一例外,这些地区的拆除工作,也在当时引来了不少非议。可巧妙就在于,这些城市的“拆除”后来纷纷洗白了:用更软的手法对这些报刊亭做了优雅的告别,同时用小书店和全新的智能阅报栏重构了“阅读体系”,合并了不同层级的市民需要。
比如,郑州在启动拆除前经过了长期调研和试点,而且,在原报刊亭附近,重新安排不少于原有报刊亭数量的报刊销售点,还对退路进店的原报刊亭经营者制定了详细的安置方案。
南京按照5万元的价格对报刊亭进行赎买,或者按照新政策继续经营,补偿了守亭人的损失。同时,南京市政府就报亭拆除事件提出了总量不减的处理意见,规范报亭经营,确认报亭是“南京一道靓丽风景线和南京民俗文化符号”。
年,武汉在全国率先设置了一批长江智能报刊亭,该报刊亭经营面积6平方米,亭内除了可选购各种纸质版报刊杂志外,市民还可在智能触摸屏上浏览电子报刊、查地图、看天气。通过报刊亭智能信息平台,缴纳水电费、手机费、燃气费等都可快速搞定。市民还可在这里链接好医网,便捷完成同济、协和等武汉地区10医院的挂号预约。
一个“拆”字的背后,其实是一个“新”城市风景的诞生,彰显的是城市治理的智能与智慧。
▽智能报刊亭
西安,是一个“爱阅读”的城市,调查显示:有1/4家庭藏书在册以上,1/3的市民每天花在阅读的时间是1-2小时,是名副其实的“书香之城”。
在唐城墙遗址公园里,一座透明的小书屋吸引着省内外游客的驻足;在不夜城、高新创业咖啡街区等网红打卡地,樊登读书会已经成为咖啡店的标配。有目共睹,近两年,不论是万邦书店、曲江书城持续走高的销量,言几又、钟书阁等综合书店的爆红,还是京广尚悦、阅西安等24小时书店的应需而生,西安市都在尽量满足市民的阅读需要。那些精致、多功能、优雅的温馨书店,成为新西安的文艺细胞培养皿,正在逐步重构属于大西安的“精致生活”。
一边是温馨书屋的迅速开散,另一边是“占道”而立并且早已变成“杂货铺”的报刊亭。乍一看,城市的风景俨然是前者,那些曾停歇我们匆忙脚步的报刊亭,似乎成了不合时宜的“丑建筑”。
虽然,手机阅读已经成为市民阅读的首选方式,老式的报刊亭终将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或许是更加漂亮的主题书屋。但未来书店能否叠加报刊亭的补充性功能,方便市民,是“拆”字背后的责任。
▽西安言几又书店
精致城市,要“精治”
当林立的高楼大厦交错着混杂的人声鼎沸、车水马龙,新城市理念追求的不再是白天的繁荣、夜晚的浮华,“精致城市”概念应运而生。它的建设当然不再是添砖加瓦的体力劳动,简单生硬的行政命令,考验更多的是城市治理的“绣花内功”:除了出行、住房、就医的民生诉求得到满足,是否更优更美的软生活是城市品质的硬标准......
精当规划、精美设计、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在今年地方两会里,“精致”成为代表委员们口中提到的高频词。值得一提的是,威海与兰州两个代表城市。
今年以来,沿着“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威海适时启动“精致城市·幸福威海”三年行动计划。从标准制定、数据分析、体制机制、三方服务等角度切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精细化水平,不断优化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让各类服务更加精准、更加人性。
兰州也在年提出将围绕“都会城市、精致兰州”理念落实城市发展格局,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品质,重塑形象。一个小细节是,兰州市内多处公交车站点新增了一款高颜值、多功能的智能公交电子站牌。市民通过触摸屏,还可使用公交线路换乘、公共自行车网点、一卡通信息、美食景点等多个模块的信息查询功能。
实例在侧,“精致”从来不止于城市景观、建筑是否“好看”、洋气,更在于治理手段的精准化、精细化、人性化。
▽精致威海
近两年,随着大西安建设的不断加快,人口突破0万,城市扩盘的同时,自然也更加“众口难调”,需要的反而是“小城式精致”管理。粗暴的一根长针下去,会在缝合各群体利益时,因为具体执行部门不够细密的针脚,可能从任何一个方向形成舆论的“缝隙”,让整个城市治理“抹黑”。
无论是几年前一个小小的“法国梧桐移栽”事件,还是最近正在被“奔驰”逼的“奔”起来的西安市场监管部门,足以见城市治理日益精细化的要求和舆论涟漪效应的蓬发态势。在此之下,执行部门的任何“不当”治理手段,都有可能辜负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当”的建设目标。
再回到报刊亭的拆除问题,也许读纸媒的市民确实已经不多,这种需求也并非如一些论调所说“绝大多数”。但新城市治理所要求的精致,已经远远不是只关照“绝对多数”,而是同时能将“部分少数”的诉求,在城市变迁的任何一个细微摇晃中“轻拿轻放”。
最后,坊叔还想说的是,我们所追求的“精致”,现在的书店自然是最典型的代表,是城市的“名片”。但倒退20年,当时的报刊亭难道不是?坊叔记得那时谓其为城市内涵、亮丽风景线。再过5年、10年,随着又一次阅读体系的变迁,如今优雅在公园里的小书吧,成了那时的“占地违建”?
既然时光留不住,变迁匆匆如彼,告别在所难免,何不以优雅的方式,让现在和过去说声体面的“再见”,而不是以城管部门不可解释的“占道许可证”、吊诡的“市容形象”羞辱“曾经的政绩”。
“精致”,还需“精治”。
(图片均来自网络)
来源: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