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尖文史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经历了无数的春华秋实寒暑枫露,留下的代表性事物也有很多,如唐诗宋词、如笔墨纸砚、如戏曲曲艺,还如故宫博物院、西安古城墙、四川都江堰等等。
但要说起人们最熟悉的中国标志性建筑,还是不得不提世界奇迹景观之一的万里长城。中国人对于长城的认识,应该说是一个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过程,哪怕有的人从未与长城有过一面之缘,但他脑海中对于长城的接触与看法,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主动还是被动,一定都不在少数。
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从方士处得知“亡秦者胡也”,心中大异,于是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即公元前二百一十四年时,耗费大量兵力修筑长城,无数百姓在徭役和戍边中死去,帝王苛政暴政,百姓民不聊生。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流传于世,讽刺的就是由于修筑长城所导致的民间悲苦,秦始皇也由此得了个昏君暴君的名号。
修筑长城付出的巨大代价让世人瞠目结舌,长城的高度有限,古人为何还是要竭尽全力建造万里长城?人们都以为这将会是什么护国卫国的宏伟巨制,可长城修筑完善后,它的用处与作用却遭到了当时人们的怀疑,众所周知长城的平均高度只有7.8米,这么矮,能防得住什么?后世这种想法则更甚,时代迅速发展,各项技术逐渐成熟,长城除了可以当景观,在人们心里,竟也是真的再没了其他用处。
其实,秦始皇并不是修筑长城的首发者,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前,边境临近匈奴的赵、燕、秦三国便已经着手修筑了长城,希望能用长城抵御胡人的进犯。不仅如此,赵、燕、秦三国还希望能以长城为依托,反击战斗力惊人的游牧民族。在冷兵器时代的中国古代,真正发生战乱时,长城可以起到一定的御敌作用。
善弩射者,可以俯身于长城墙壁之后,以城墙为坚盾,躲避敌人的攻击。长城可以短时间的抵御敌人的进攻,但长城的城墙并不算厚,敌人也可以轻易地摧毁某一段城墙,再或者,直接攀个梯子翻过去。然而,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指望着长城可以彻底地保护秦朝安定,而是希望能用这一微小的优势,让胡人进犯时能有所忌惮。
对于秦始皇修筑长城,后世的看法一直是毁誉参半。长城抵御了胡人,游牧经济太过脆弱,北方地区又不具有种植的天然优势,胡人不可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区域内,更何况,游牧民族善骑射又骁勇善战,自然不可能安定于他们存在的一方天地里。
游牧民族闯不进中原,便只能向西北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