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对于我这种很怕冷的人来说,每一次出门都是灵魂与肉体的较量。
几经犹豫,终于出发。
之所以取胜,是因为这次的目的地是西安。
从来没有来过西安,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对这个城市没有了解。从古城墙、兵马俑、大雁塔这些文化地标,到挖地铁挖出国宝的传说,都构成了我印象中的西安的模样。
每一个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古观音禅寺坐落于终南山脚下,建寺已有多年的历史。这个安静的寺庙最近因为一颗树突然在网络上爆红。
这是一颗银杏树,相传是是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所栽。虽其真相不可考究,但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人慕名前往。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的一花一木都是时代变迁的产物,活了年而屹立不倒,历经风雨,备受摧残却愈发茁壮成长,千年古树尚且如此,人生还有什么艰难之事?
历史会让城市散发着与众不同的韵味。
陕西花馍,又称“面花”,不仅仅可食,更是一种享誉中外的民间艺术品。被评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间逢年节都要蒸制花馍。但又因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祭奠祖先等应用场景的不同,花馍会有各类造型和不同用途,人们通过造型各异的花馍寄托自己的心愿。
北宋发明家毕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发明了活字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象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在排版印刷时选出需要的文字排版即可,极大的提高的印刷的效率。
地道的陕西风美食,让我这个南方人大开眼界。
西安是一个主食的王国,米、面、饼、馍,主食以超越想象的姿态出现在餐桌上,着实眼花缭乱。食物的声光气色让我端起了碗,过于瘦小的胃逼着我放下筷子。顺带一提的是,在南方的作为主食之王的米饭,在这里沦落成了饭后甜点。
作为食肉动物的我来说,肉夹馍简直是为我私人定制!
在一口气吃了两三个之后,我终于开始好奇:为什么不是馍夹肉而是肉夹馍呢?问询过后才明白:原来是当地人为了方便,把“肉夹之于馍”省略说成了“肉夹馍”。
西安的高新区。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西安。
这里好像和我刚才看到的西安完全不一样,高楼林立,现代感极强。这里显得年轻且赋予活力。如果说古城西安是卧在历史上的,那高新区就是站在时代前沿的。
智能机械、生物医药、通讯汽车,高新区始终把握着时代发展是方向。大疆、比亚迪相继入驻,阿里巴巴的西部总部更是直接坐落于此。
高新区虽然是一个科技创业园,但是在细节之处,处处可见古城风采。
长安城,隋朝称大兴城。由宇文恺经过周密调查而精心设计,公元年成为隋代都城。唐朝建立后仍以此为都城,称长安城,并不断修建和扩充。
高新区的西安唐长安城墙遗址公园是一窥盛唐的一面窗口,城墙当年的雄伟虽已过往,但是新的公园却给人在繁闹中一缕静谧。
高新区的历史遗址公园还有很多,如在木塔寺遗址上建成的木塔寺公园,看起来只是坐落在居民区中的一个小园子,却依稀能看到它昔日的风采。
西安有两面,新和旧,一个让人沉浸历史,一个让人向往未来。西安是一座可以任意切换新旧两幅面孔的一个城市。17、18
社会随着的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在保留历史的同时,西安在不断走向更新、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