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王三营所长
谈钜鹿故城的发掘和展示
首先非常感谢会议主办方、黄信院长提供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交流机会!
我一直在做开封城市考古,开封这个地方跟咱们这个灾难性遗址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特别是明代的开封城,跟咱们非常类似,也是被一次洪水完全覆盖到地下。咱们这个遗址也属于这种情况。但是咱们这个遗址,年代在北宋末期,比我们那个早几百年,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埋藏的比较深,保存的比较好,遗物比较丰富。但是,钜鹿故城在上世纪20年代就不断在做调查,有咱们国内的学者,还有一些国外的学者进行调查,甚至还有零星的挖掘。但是,这些材料都不是太系统,这几年经过河北省考古院的调查,基本上把这个城市的沿革,包括它的历史信息进行了非常细的梳理,对它的传承关系都搞的比较清楚了。现在最欠缺的就是发掘工作。有些问题必须通过发掘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调查是一种辅助手段,能帮助我们了解这个城址的大致的轮廓,但是它的具体的形态性质,还有一些具体的资料还需要通过发掘才能获得,所以,尽快地开展发掘工作,解决一些关键性的问题非常必要。
另外我想谈谈钜鹿故城跟开封城的对比情况,特别是在城市布局上,做一个对比研究。开封城是比较典型的上下叠加型的城市,就我们目前考古证明,它从战国时期的大梁城一直到现在,整个开封城的核心区就没有改变过,基本上就是以现在的开封龙亭公园一带,在战国秦汉时期可能就是大梁城的子城和皇城区,到秦汉时期演化成了浚仪县城,那个城的范围有些缩小,到唐代汴州城的时候,又因为在运河之上,城址又向南扩了一部分,就形成了北宋东京城的内城的城圈,到五代后期的时候又在外围建了郭城,比较大,周长有50里步,也就形成了北宋时期的都城这样一个范围。北宋以后,这个城圈又在内城的基础上形成了后期的城市轮廓,一直保持到明清时期,这个时期城墙现在地面上保存的非常好,比南京的城圈稍微小一点,比西安的城墙城圈要大,比南京保存的要好。我说城市变革的情况,咱们钜鹿故城也可以借鉴一下,钜鹿故城这个城市,在黄泛区黄河故道的冲积平原上,城市受到洪水毁坏以后,很难再摆脱这个地方另建城市,它有一个非常紧密的传承和沿革关系,特别是在这种冲积平原上的城市,基本上城市格局都是比较规矩的,确切地说是比较方正的,都能形成东西和南北的轴线,都是在轴线周围布局重要的街道、衙署,还有宗教建筑,它是有共性的。开封城先不说战国时期的城市的布局,实际上从唐代汴州城就是一个比较方正的城,并且形成了南北的中轴线,在城的北中部地区就是衙署区,衙署区南边有一条南北的轴线,在衙署区的前边有一条东西的轴线,实际上也相当一个十字街这样的布局,在唐睿宗时期,跟咱们钜鹿故城三明寺估计时间都差不多,就形成了相国寺,北齐时候形成的相国寺就在汴州城的南侧中轴线的左边,挨着南边的汴州城的城墙。所以,今天听了黄院长关于这个城市布局的讲解以后,我感到两城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目前巨鹿城好像还保留了防洪大堤,这个防洪大堤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因为地面上可能不是特别明显,还需要进一步做工作才能确定它的时代,因为它在黄河故道边上,所以,可能防洪一直都是城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开封这座城市的防洪堤形成的比较晚,因为在北宋的时候,黄河出了邙山以后,直接就向东北方向流去,当年的黄河故道,就是直接通过咱们钜鹿故城附近,离开封城还稍微有点距离,所以在宋代的时候黄河基本上对开封的威胁比较小,真正开始威胁开封城的时候,实际上到了金代以后,黄河不断地在开封附近向南滚动,靠近开封以后,因为当时还没有形成黄河大堤,所以,它的摆动比较频繁,对城市威胁比较大。所以在明代正统、景泰那个时候,开封就修建了防洪大堤,防洪大堤范围比较大,大堤内的范围有平方公里,要比北宋东京城的郭城大将近一倍,北宋东京城的郭城范围是54平方公里。但是,它是明代形成的,为什么不修的小一点?因为明代的开封城已经只有十几平方公里了,那么为什么还要修那么大呢?我也看咱们钜鹿故城这个防洪堤了,我感觉咱这个防洪堤也比较大,它包括了唐代垂拱年间到政和时期的城址,还包含政和以后形成的城址,两个城址都包含在内。因为现在咱们钜鹿故城北边的城墙现在还没有确定,我推测北墙比现在推测的这个位置可能还要偏北,就是说很有可能跟现在的城市重叠部分更大一些,我感觉到它的沿革可能会更紧密一些,下面还需进一步做工作来确认一下。
另外一个就是关于这个城址下一步的发掘、保护和规划,甚至遗址公园申遗等。我们开封城市也提出来要申遗,也进行咨询。它主要是以丰富的考古材料为支撑,我感觉通过发掘,然后做遗址公园,这个近期可行性还比较大,申遗工作可能还有点远,它需要更多的考古工作为这个长远规划打下稳固的基础。我感觉钜鹿故城下一步做的工作其实很多,比开封要好一些,为什么呢?钜鹿故城城市的建筑,包括老城区很早就进行了保护,包括密度、高度各方面控制的还比较好,一直都是保护单位。现在老城区的保护范围面积可以再扩大一点,然后另选新址发展我们的新城区,这样就更有利于钜鹿故城的保护。有目的性的保护,通过规划进行引导,疏导古城区内的人口,降低密度。钜鹿故城保存非常完好的建筑遗址,保存非常完整的瓦屋顶,它视觉上非常有冲击力,大家一看都很感兴趣。我看到瓦顶首先就想到了清明上河图上的那些密密麻麻的灰瓦建筑,非常相似,视觉上非常有冲击力。就是说将来咱们发掘这个地方,它很利于展示。因为它视觉上有冲击力,特别是现在总书记多次讲文物要活化利用,我们以前发掘可能更重学术多一些,很少考虑后期的展示,解决一些学术问题就回填保护了。钜鹿故城我感觉到不一样,它一是保存好,视觉上有冲击力,更利于展示,所以,从发掘上就应该提前着手这方面的准备,然后按照五年计划、十年计划,以申报建立遗址公园为近期目标,有步骤地开展一些工作,我感觉钜鹿故城一定能够保护好,展示好。
专家简介王三营,男,现任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河南大学讲座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宋元明清专业委员会、城市考古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期在开封负责城市考古工作,参与并主持了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开封明代周藩永宁王府遗址、州桥及汴河遗址等重大考古项目发掘工作,其中州桥汴河遗址入围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