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窦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处关中样板房的重生故事长安宣传
TUhjnbcbe - 2025/1/6 1:46:00

长安细柳,古建筑之乡,多出能工巧匠。早在明、清年间便闻名于世,各村工匠承担过西安钟楼等省内外多处老建筑的维修和重建。

细柳镇姜仁村居民点现状记者郝钟毓摄

在长安四中以北,约百余米处,有座2层老建筑,它的左右呈中轴对称,青砖立瓦大开大合,俄式建筑的特点十分明显,但近观其细节处,围栏处栩栩如生的蝙蝠、荷花、兰草雕刻,以及坐北朝南、冬暖夏凉的窑洞式套房,关中民居与俄式建筑在这里完美融合,整栋建筑恢弘庄严,别具一格。

然而,十多年前这座建筑却是另一番景象,一张摄于年的老照片记录了当时的景象:屋顶坍塌、破旧不堪,院内荒草丛生,了无生机。是怎样的机缘让这处老建筑得到保护修葺,破茧重生?

新生:“众筹”建成的公社样板房

带着问题,5月29日,记者采访了建筑所在的高新区细柳街道姜仁村村上的长者,从建筑的建设期说起。

郑维斌老人已是79岁高龄,年至年的24年间在姜仁村大队和生产队担任过会计和大队长,回忆起当年的事老人的话匣子打开了。“年,细柳公社成立。这座建筑是当时的居民点,想要作为样板房来建设,是村上的村民筹资盖起来的,那会儿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你看这房梁上的木头有粗有细,都是家家户户抱来捐献的,图纸是前苏联的设计师出的,但工匠都是咱细柳的。”说起细柳的能工巧匠郑维斌十分自豪。

“一楼的房顶都是窑洞式的,当时没有钢筋水泥,工匠用黄土夯成半圆,在上面砌砖,结实得很。”走进一楼西头的套间,进门是客厅,客厅向里是窑洞式的砖房,一处处砖块严丝合缝,十分坚固。居民点建成以后,来此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来看样板房是啥样子,很多长安人的回忆中都有这处令人自豪的建筑。

不仅如此,根据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刘澜涛生平纪事》中载,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于年10月25至年4月15日在长安县细柳姜仁大队(今姜仁村)驻队六个月。

在此期间,刘澜涛严格要求自己,以一个普通工作队员的身份参加姜仁大队西门小队工作组活动,在村里都称刘澜涛为“西门老汉”,工作队的同志对外也这样称呼刘澜涛。他不搞特殊化,和其他同志一样,每天在群众家里吃轮流派饭,每天交三角五分钱的伙食费和半斤粮票。刘澜涛的作风受到群众称赞,姜仁大队一社员为此编了首顺口溜:“长安来了个刘老汉,同吃同住同劳动,纪律严明作风好。”直到他离开以后,社员方才知道“西门老汉”是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

《长安县志》上记录着:年,细柳公社筹资在姜仁村建成长安第一个居民点,修建15间两层房砖木结构,底层卷洞,二层架屋。还建有集体食堂和供开会、就餐用的余平方米的大厅及10多间瓦房。总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建成后村民未搬入,医院、木器厂先后占用,年为磷肥厂。

年,细柳镇姜仁村居民点旧貌。受访者供图

重生:让老建筑彰显西安历史文化特色

年至年十年间,磷肥厂破败了,居民点荒废了,隐匿在荒草之间。直到一个偶然的机遇,一位老建筑、老物件收藏爱好者的出现,居民点得到修复,重生。

杨峰经营着一家影视文化传播公司,从小在城墙内甜水井长大,小时候老西安的老建筑、关中民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逐渐有了收集房梁、雕栏等老物件的兴趣爱好。

一次在长安游玩,遇见这处破败的老建筑,杨峰的兴趣被勾起。“特有的建筑风格,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此后,他在村里进行走访调研,建筑物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雨洗礼,荒废至此尤为可惜。

“当年便决定自己出资修缮这处老建筑。”杨峰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当时屋顶有三分之一是坍塌的,建筑物修复比原本预想的困难要多一些。“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我们尽量按照老照片和当地群众的回忆将其修复。一楼的窑洞恢复了青砖本色,二楼的砖房墙面修复后刷了秸秆白石灰,房顶用芦苇编织凉席进行防水处理……”

修复着实费了一些功夫,那之后,杨峰将多年来搜集的老木雕、老物件全都安置在了居民点中,他的影视公司在这里拍摄过电影,由于独特的建筑外观,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人们身着民国时期衣装拍照打卡。

“居民点就是或大或小的人口聚集的地区,它在人民公社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历史上,这处居民点就相当于当时‘样板房’,建设时有两室一厅、一室一厅等多种样式,它的规模大小和不同类型能够满足不同的居民需求。”杨峰在修复时也完全恢复了原有的房屋结构,“现在成为大家拍照、参观、打卡的地方,省、市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党史学习教育也在这里举行,也是一种传承。”

省社科院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会副会长王天丹告诉记者,今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全社会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在全国开展保护革命文物工作以及我省大力开展黄河流域革命文物普查登记工作之际,一次外出调研途中发现了该栋建筑,多方考据认为,细柳镇姜仁村居民点“样板房”,是根据刘澜涛指示所建,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处重要建筑和历史遗迹,更是长安区党史的一段重点写照,是党史的重要载体,符合革命文物评定标准,属于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在多方努力之下,细柳街道姜仁村居民点申请‘近现代历史保护建筑’的认定工作正在积极推进。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空间系统,在此也呼吁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都来支持和帮助历史建筑,让老建筑发挥独特魅力,更好地彰显西安古都特色。”杨峰说。

来源:西安晚报

编辑:李禹霏

审核:李勇军张冰

总监制:王宏

(自媒体转载需联系长安宣传同意)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处关中样板房的重生故事长安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