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窦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五代十国城池袁州古城
TUhjnbcbe - 2025/1/4 21:29:00

推测袁州古城遗址

布局:暂无

城墙:唐代晚期和五代时期,砖除了修筑佛塔和墓穴,也开始逐步运用于修筑城墙,除了用砖,这个时期城墙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符合城墙的使用。

宜春市高士南路古城墙遗迹暴露面积约平方米,高4至5米,地表散布一定数量的古代青砖。经文物考古部门调查,该遗迹用青砖和夯土组合砌建,体量巨大,符合古代城墙特征。

西侧古城墙呈梯形状,外壁用青砖砌筑,顶长4.75米、底长5.64米、高3.2米、厚0.9米,保留了61层砖;城墙内壁用白砖错缝平砌,顶长3.5米、底长5.5、高3.9米,保留了49层砖。西侧城墙保存完好,少数城墙砖上刻有“官”字和某种图案;东侧城墙可见部分断墙和青砖、白砖、石板。

据史料记载,我国用砖筑城的现象始于唐代。目前,西安、扬州等地的遗存古城墙为明代修筑,其唐代城墙只剩残迹。“宜春发现的高近4米、长达80米的晚唐五代时期砖包土城墙,可能是全国现存最完整、最雄伟的唐五代城墙,考古价值巨大。”

考古人员将出土城墙所用墙砖的大小与袁州古城墙北城墙出土的宋代至清代的城墙砖、城墙内、外壁之间的夯土层中出土的陶瓷片,以及与其他建筑遗迹的对比,并根据史料《袁州府志》有关筑城的记载,最终判断高士南路城墙遗址建筑于晚唐至五代时期。其中,外壁青砖墙砌筑于晚唐时期,内壁白砖墙筑于五代时期。

据介绍,从这处晚唐古城墙遗迹可看出宜春古城墙走势、布局、构筑工艺及大体沿革。本次考古发掘的情况表明,宜春城墙自唐末始建,其构筑技术已较为成熟。“这次考古发现使号称‘铜袁铁赣’的袁州城垣重见天日,弥补了宜春的历史遗憾,是宜春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之一。”

同时,宜春晚唐古城墙遗址延续了始建格局,为探讨唐宋以来州府城制、城墙建筑史、城市发展史及古今重叠型城市研究提供了宝贵案例,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和展示价值。

价值:此次发现的古城墙遗址有可能是全国现存最完整、最雄伟的唐代城墙。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代十国城池袁州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