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我们正在以每分钟六十秒的速度
奔向未来,
新的风景在前方诞生。”
看到这散发着浓浓科幻风的“三行家书”,相信你会明显感受到浓浓的科幻风,它来自姬少亭之手。
姬少亭是一位资深科幻迷:从九岁起开始看并痴迷上科幻,至今热度不减。身为“骨灰级”科幻迷的她,还将科幻从兴趣变成自己的专职事业。年,姬少亭从工作了十年的新华社辞职,创办自己的公司,专门打造一个致力于科幻内容培育以及经典科幻作品多元化开发的平台——很具科幻感的“未来事务管理局”。被好友称为“小姬”的姬少亭,当起了CEO,被一群年轻同事喊作“局长”。
近日,封面新闻诚意发起“全球征集·三行家书”活动,面向全球征集三行家书,致敬异乡亲人。活动于1月25日发起后,社会各界朋友们反应踊跃。同时,封面新闻广邀名人名家,艺体界明星以及企业掌舵者们率先执笔,作为活动首席“代言人”,真诚表达自己对“家”的理解和对家人的牵挂。
谈到为何写了封科幻风浓郁的三行家书,姬少亭对封面新闻记者解释说,“实际上不管我们身处什么样的时代,不管现在是什么样的状况,我们始终还都是在奔向未来的。因为时间告诉我们,每一秒都还在向前。这是一个正在飞速变化的时代。我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一种时代感受:我们身处在很多剧烈的变化当中。看到的沿途风景,都会快速地抛在身后了。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往前看,看到更多的未来和希望。我这几句话,算是一个提醒吧。每天都在发生新的事情,新的风景,新的事情,现在美好的东西,都会诞生在前方,只要你是在往前去看。”
对于写家书这件事,姬少亭坦言,家书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表达形式,“东方人都是非常含蓄的。有些话,可能没有办法面对面讲,就非常适合写在字面上。在我们的书面表达语言当中,很多信息会变得更凝练,也会留下更多的时间当中的痕迹。所以家书上的一种寄托,既是抽象的情感,同时也是非常具象的一个载体。”
第一次不回家过年
让思念在“科幻春晚”里表达和绽放
今年春节,出于防控疫情的需要,很多外地工作的人选择原地过年。姬少亭就是其中一位“原年人”。这也是姬少亭第一次不回老家过年,“坦白说,我是非常想回家的。我的父母也希望我能在年底回西安,跟他们团圆。但是目前回不去,他们也都表示理解和支持。”
姬少亭的家乡西安,是一个古风浓郁的古城,“过年气氛非常的浓烈,每年城墙根儿都会张灯结彩,在城墙上会绕城,都会有这个灯会就会非常非常的漂亮,大街小巷的树上,都会挂着红灯。还有人在南门儿的书院门口,一起现场写春联儿。有人会拿着刚写好的春联,迎风的吹一吹,漂亮的红纸,上面有很美的中国字,在风中飘着。这个场景非常的有年味儿。而且,西安的古城灯光管理,非常好。当夜晚灯亮起的时候,打在城墙上,会把砖墙变成像琉璃瓦一样的颜色,剔透晶莹,很美很美。那一刻,你会觉得很幸福,对春节、传统文化的感受,会很深刻。”
对于中国人过春节的传统,在“科幻春晚”活动的原创科幻作品中也有所体现。“科幻春晚”由“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办于年,每年春节期间,邀请国内外著名科幻作家,围绕同一主题创作科幻小说。既有刘慈欣、韩松、郝景芳这样的顶级中国科幻作家,也有刘宇昆、伊恩·沃森等屡获国际大奖的海外作者。过去5年来,60多位、来自8个不同国家地区的科幻作家发布了90多篇、近万字的科幻小说,获得了超过1亿的浏览量,是每年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