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景点和行程路线图(第二天)
西安自由行第二天要去的第一站是汉长安城遗址,推荐理由:汉长安城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议游览时间3-5小时。
起了个大早,天还没完全亮。西安的景点多是上午九点开门、下午四点停止进入。我一般早起去远一点的景点,多一些参观时间。酒店前台小姐姐居然说我是美团订房间,不享受会员服务,必须12点前退房,好像住了假的汉庭酒店。
退房后,扫个单车在古城中转悠,顺便解决早餐。骑行途中路过两个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宝庆寺塔和关中书院,略感遗憾的是时间太早没开门,只能在门口点卯了。从大差市站乘地铁到皂河站,奇怪的是高德导航到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西门(西三环与丰景路交叉口),而不是南门。
一、汉长安城遗址概况
定都汉长安城的朝代政权
汉长安城始建于公元前年,由汉朝第一任丞相萧何领导,少府阳成延负责具体设计、施工。历经高祖、惠帝和武帝,分三期建设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城垣内面积36平方公里,盛时城内人口约有30万,与当时的古罗马城遥相辉映,并称为“东长安、西罗马”。汉长安城先后有西汉、新莽、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至隋文帝开皇二年)等10个王朝在此建都,实际使用近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由于汉族、汉人、汉语、汉字等概念均诞生于此,毫无疑问,这里就是汉文化的原点、汉民族的精神家园。
西安地区都城变迁图(汉长安城位置图)
汉长安城因以秦兴乐宫为始进行营建,受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而成不规则的方型。为了利于防护匈奴威胁,汉惠帝元年春正月开始修建城墙,工程历时5年之久。南墙曲折形如南斗、北墙曲折形如北斗,因而又被称为“斗城”。城墙采用细黄土夯筑,墙外有宽8米深3米的城壕。根据考古实测,东墙长6公里,西墙长4.9公里,南墙长7.6公里,北墙长7.2公里,合计25.7公里。
汉长安城平面图
隋代以后,汉长安城被弃用。“君王无处所,年代几荒凉。宫阙谁家域,蓁芜罥我裳。井田唯有草,海水变为桑。”唐初诗人王绩的《过汉故城》中描述了这座故都被遗弃后的没落。随后若干年,就连地表建筑也遭毁坏化成了乌有。
二、汉长城未央宫概况
未央宫平面示意图(图中蓝线是大体游览路线)
这次要游览的就是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西南部的一部分,面积约6平方公里。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是汉长安城最著名的三大宫殿群,未央宫因此也被称为汉长安城核心中的核心部分。整个汉长安城遗址还在规划建设中,西安市正在申报创建汉长安城国家文化公园。
清朝毕沅所绘的汉长乐未央宫图
未央宫于汉高祖9年(公元前年)建成,刘邦看到壮观的殿宇担心会有劳民伤财之谤。主持建设萧何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就是要以建筑的庞大空间体现至高无上的皇权。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朝余年间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成为汉宫的代名词。在西汉以后是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七个朝代的理政之地,未央宫存世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
三、西墙遗址
言归正传,来到西门,真是出乎意料,作为世界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未央宫遗址连个像样的大门都没有,门口挂着临时的牌子。两位老大爷模样的保安提示扫健康码,不能骑单车进景区。景区内暂时没有服务设施,没有游览车。外部车辆,甚至自行车都不准进景区,硬着头皮徒步吧。
进入景区,右手边是西宫墙遗址,即是未央宫的西边宫墙。未央宫宫城近似正方形,四周筑宫墙,墙宽8-10米,东、西墙各长米,南宫北墙各长米,周长8米。远处的高台为夯台遗址,目前还不清楚其用途。
丰景路的两边种植的很多杨树和垂柳,长出许多毛毛虫样的东西,左手边是大面积的小麦田,右手边是荒草,很有春天万物复苏的感觉。
四、石渠阁遗址
从西门口沿着丰景路前行约米,左手边是石渠阁遗址。《三辅黄图·阁》记载:“石渠阁,萧何造,其下礲石为渠,以导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至于成帝又于此藏秘书焉。”石渠阁由汉丞相萧何主持建造,得名于其下的砻石砌筑的渠道,是秦亡之后汉代收藏秦宫图书典籍和档案的地方,自汉成帝之后石渠阁成为汉朝政府存放国家档案的地方,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国家档案馆。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萧何收藏先秦书籍档案的功劳评价非常高——“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这里还是西汉的经学研究和学术讨论中心,学识渊博的名儒文臣常在这里切磋交流,比如司马相如、东方朔、刘向、董仲舒等,史上著名的“石渠阁奏议”即出于此处。现在石渠阁只留存中央主体建筑——7米高的夯土台基,这里曾出土“石渠千秋”瓦当。
五、天禄阁遗址
继续东行约米,左手边是天禄阁遗址。《汉宫殿疏》云:“天禄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天禄阁也是由汉丞相萧何主持建造。天禄阁是西汉收藏典籍的地方,藏书最多时有卷,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司马迁经常来这里查阅典籍,可以说这里是《史记》的重要文献来源地;刘向曾经在这里阅览群书,写成《别录》,被认为是目录学之祖;杨雄终日居于天禄阁研究古籍,写成《法言》、《太玄》等经学理论。
公元一世纪,天禄阁毁于大火,后人为了祭祀,修建了刘向祠及其塑像。现尚存有高约10米的夯土台基,底部平面近方形,边长约20米。解放前有人在庙里办私塾,教书育人,现在还挂着“西京筹备委员会天禄阁小学旧址”的牌子。西京筹备委员会成立后在茂陵、昭陵、未央宫天禄阁三处遗址各建了一所小学,目的是既保护古迹,又普及地方教育,天禄阁小学就是由此而来的。房子里有很多图片,详细介绍“天禄阁”里面发生的故事,有很多著名人物到过这里。连战的父亲曾在天禄阁小学学习,连战来西安后还专门来小学旧址参观。
六、椒房殿遗址
在丰景路和邓六路交叉口右转,南行约米是椒房殿遗址。椒房殿墙壁以椒粉和泥涂抹,气味芬芳,防寒保暖,另外花椒多子,寓意多子多孙。刘邦皇后吕雉、汉武帝“金屋藏娇”的陈阿娇和皇后卫子夫等都在椒房殿里住过,故“椒房”也成了皇后的代称。
长乐未央瓦当(收藏于西安博物院)
椒房殿遗址东西米、南北.75米,包括正殿、配殿和附属建筑三个部分。比较有特色的是,正殿之内有地下室、配殿中有多条地下通道,其中四条连接着配殿、正殿、附属建筑以及庭院。现存部分壁柱的柱础石。椒房殿遗址出土有铺设地面的素面方砖、圆形纹方砖和构筑踏步的空心砖等。瓦类有筒瓦、板瓦和素面圆瓦当、云纹瓦当及“长生无极”、“长乐未央”文字瓦当。
七、少府遗址
少府遗址位于椒房殿以西米的位置。少府是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职能机构,位列“三公九卿”的九卿之首。主体建筑为南殿和北殿,坐北朝南,其中南殿为正殿,东西长46.1米,南北长17.5米,面阔七间,进深两间。北殿位于南殿之内,属于南殿的内殿,与南殿共用北墙。遗址出土有大量的“汤官饮监章”封泥等遗物。
八、中央官署遗址
中央官署建筑群遗址位于椒房殿米的位置。遗址东西长米、南北宽71米。南北两排房屋排列整齐,东西居中位置有一条南北向的排水渠将建筑分为东、西两个院落,院落内发现有房子、天井、回廊、水井、排水设施等遗迹。东院、西院和南排房屋北部发现楼梯基址,说明这些房屋有二层楼。遗址内出土了大量带有文字的骨签,从文字的内容判断,该建筑的主要职能是管理郡国工官。
九、前殿遗址
前殿是未央宫的主体建筑,位于宫城中央,是形制最高,规模最庞大的建筑群。前殿正门居南,门内是广阔的庭院,庭院以北则是前殿之上的三大殿。大朝正殿是中间台面上的大殿。前殿基址南北长米、东西宽米,北高南低,北部最高处高出今地面15米。基址由南向北可分三个低、中、高的台面。遗址内出土筒瓦、板瓦、瓦当,文字瓦当多为“长生无极”,还有陶器、兵器、钱币等。
前殿最北面的高台是整个未央宫遗址最高处,在这里可以一览无余整个遗址区。遥想当年刘邦带着萧何,对太上皇说:“年轻的时候您总说我是无赖,不能治产业,没有二哥赚取钱财的本领。如今我当上了皇帝后,您觉得我和二哥谁的财富更多呢?”(《史记·高祖本纪》载: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未央宫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许多影响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大事件就在这里发生:外交家张骞从这里领取圣旨出使西域,战神卫青、霍去病从里领兵击败匈奴,昭君出塞也是在这里拍板……
十、南城壕遗址
南门外最后一个景点是南城壕遗址。汉长安城外城壕与城墙平行,宽40-50米、深3米。城壕不仅与城墙共同构成汉长城的防御体系,同时也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壕收纳的城内排水由南向北注入渭河。
结束语
游览图中遇到许多只标识数字的遗址,据说有上百处,这些都是没有确认的遗址。未来汉长安城国家文化公园建成后,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遗址公园,通过仿古建筑和现代数字科技重现当年“文景之治”“凿空西域”“大汉雄风”等重大事件。让我们期待穿越时空,感受那段最为自豪的历史吧。
#点卯中国#
1点卯中国第6站:西安五天自由行游记——序篇
西安自由行游记:大明宫——你一定知道玄武门,可能不了解大明宫
西安自由行:城墙游记——13朝古都的标志,不到城墙等于没来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