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主城门有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
永宁门俗称南门,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建于隋初(年)。当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门中偏东的一座,叫安上门,唐末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名永宁门。它也是现在西安城墙各门中复原得最完整最漂亮的一座,城墙上有年在原址重建的箭楼。
游览西安城墙,游客可以选择租自行车,也可以选择电瓶车,如果体力好、时间足还可以步行。不论哪种方式,这宽阔的城墙都可以满足您。
长乐门俗称东门,在建造明城墙时构筑,正式名称叫长乐门。据说,明末李自成由东门攻入西安时,看到悬在城门上的长乐门匾额,对身边将士说:若让皇帝长乐,百姓就要长苦了。部下随即纵火焚毁了这座城楼,直到清代重新建造。
城墙上有排列整齐的自行车待租。朋友们若到西安城墙游玩,建议骑行,这样既节省体力,也能自由支配行程。
安远门俗称北门,明代构筑城墙时建造的北门,正式名称为安远门。安远二字来源于中原汉族朝廷对边远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安抚政策,寄希望边远少数民族对朝廷知恩归顺。北门城楼焚毁于辛亥革命战争中。年整修城墙时,政府复建了原来的箭楼。
西安城墙是在明太祖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指导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墙砖大部分都刻有年份和名字,显示了历代统治者对它的重视。
安定门俗称西门,原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门,唐末缩建新城时被保留下来。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门,寓意西部边疆安泰康定。这座城门原有三重门楼:城楼、箭楼、闸楼。三道城墙,城楼向里,箭楼居中,闸楼向外。城楼与箭楼之间有方形瓮城。西门箭楼是中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
西安城墙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而筑,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它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为研究明代的历史、军事和建筑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封建社会的城市建设、历史、军事和建筑艺术,都有着很高的价值。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