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因为一个人、一段回忆而爱上一座城,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因为一碗面而爱上了西安这座古城。西安是一座充满着历史回忆的古城,岁月悠悠,古老的城墙也在这里,它们还在守护着这座古城。
滚滚红尘帝王都,悠悠岁月百姓城“,西安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岁月在这座古城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却抹不去,人们心中对那段历史的怀念。
以旅游城市闻名的西安,每年都有大批的游客,慕名而来。有的人为了登上城墙,回顾当年的风采,有的人为了一睹兵马俑“千人千面”的风姿,有的人只是为了历史的仪式感。
而我,普罗大众里的一个个体,只是单单因为那一碗面,从此便爱上了西安。或许人们会淡忘曾经那荡气回肠的历史,可却无法忘怀那碗面的味道。
裤带面
问当地的导游,来西安一定要吃到的有哪些食物,裤带面,必定会是导游推荐的食物清单,排名前三的食物。
裤带面,俗称“biang-biang”面,是有着陕西八大怪之称的面食。因为其形状和特征像裤带。正宗的裤带面,会用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擀成,厚起来能和硬币的厚度一般,薄起来能轻如蝉翼,根据个人口味,可厚可薄。
说起裤带面的特征,就已经足矣勾起人的好奇心和食欲。其一根面条的宽度,可达到两三寸,长度更是能够达到一米左右,“裤带面”由此出名。在西安,有首歌谣这样唱到:三秦面条真不赖,擀面切宽像裤带,面香筋道细又白,爽口耐饥燎得太。可见裤带面在西安的火热程度。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里,都能看见裤带面的身影。
油泼面
说到油泼面在西安的历史,可要追溯到秦汉时期了。在秦汉的时候,油泼面,被称作汤饼,隋唐时期又称作长命面,宋元时期则被称作水滑面。
油泼面是西安的家常小吃,做起来很是方便,手工擀制又粗又宽的面条,放入锅中煮熟后捞起,在面上撒上葱花、肉丝、盐面配料,再撒上一层厚厚的胡椒粉,把锅中烧的热热的油直接泼上,随着“兹拉”一声,面的香味和作料的鲜味,便在这一声声响中,被挥发出来。香味从鼻腔晕染至整个脑腔,光是这样一个,看着就开胃。
一碗油泼面,辣味喷香,面条弹韧,让人吃完过后唇齿留香。在西安,家家户户都会做油泼面,油泼面已经是当地的一道风景。
臊子面
陕西的臊子面,由来已久,起源于西周时期,清朝时,已经是闻名全国的特色美食了,尤以岐山臊子面最为出名。
有“吃臊子面,来岐山”这一说法,当地人喜欢说,到了岐山,先喝两杯西凤酒小坐会儿,再吃碗臊子面,才算是不虚此行。臊子面,它以其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闻名,要求汤多面少,并要突出酸辣的口味。一碗臊子面吃下来,只觉得不仅辣味足,汤汁里的酸味也是融入的恰得其分。
陕西特有旳土壤,生长出特有的小麦,做出特有的臊子面。关中人过日子啊,有麦子的甜,臊子的香,更有辣子的火热,一口臊子面,汤味酸辣,筋韧解口,是老少皆宜的一份面食。
摆汤面
摆汤面摆汤面产生于户县,其位置,坐落在秦岭朱雀原始森林附近,古人有诗云三伏炎蒸人欲死,清凉到此顿疑仙。“可见此处的清净悠闲,令人心旷神怡。
户县的第一美食,首推“摆汤面”,摆汤面的面相有点像我们平日吃的过桥米线,不过这做法可要比过桥米线难多了。
首先,要将面粉在缸里起絮,要求面,非常的干,且均匀,然后,将面放在低案上,一个人坐在一根碗口粗的棍上压制,摆汤面是没办法用手和在一起的,和好的面还要醒一段时间才能擀。
菠菜面
菠菜面,陕西的一种汉族特色面食,顾名思义,是用菠菜磨制成的粉,加入面粉一起和成的面。所以,面条呈嫩绿色,看起来别有风味。
菠菜面是一道典型的养生食物,里面不光含有菠菜的营养,还融合了石磨挂面的营养,石磨挂面里的维生素含量是普通面粉的18倍。
菠菜面的营养价值很高,称得上绿色食品了。先看菠菜面的卖相,嫩绿的色彩,仅是看着就勾起人的食欲,想“一尝究竟”。其口感混合了小麦的甜香和菠菜的爽口,让人回味无穷。
咸汤面
陕西耀县的咸汤面也堪称一绝。虽然名字很朴素,但是往往,就在那名不见经传的里面,才是我们一直寻找的美食。
说起咸汤面,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相传老舍先生当年途经此地,吃了碗咸汤面,盛赞道小小耀县,竟有北京饭店,可见咸汤面不可小觑的感染力。
咸汤面吃起来,汤,辛辣味十足;面,筋韧爽口。它分为油面和碱面两种,油面,是热面出锅后,拌上油晾凉后吃,碱面,则是刚出锅的热面,趁热吃口感会更好。在耀县,经常看到有人端着一碗咸汤面站在自家门口,一边吃着,一边与邻居唠着家常,这样的一幅画面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人文情怀了。
一段历史很多人喜欢西安,是为了那段历史,可是我却说,我喜欢西安,是因为西安的一碗面。一碗面,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多少儿女情长的荡气回肠,都融在了一碗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