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向来讲究一个“缘”字,缘起则佛现,缘灭则佛拂袖而去!不得不说西安这座古城与佛凝聚着一个硕大的“缘”字,佛在汉唐的长安城成为一种信仰,而如今以佛为元素的旅游景点则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徜徉古城,不经意间便能领略属于这座古都的佛缘、人缘和文化缘。
佛教自西汉时期传入中国,在长安得以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不管是它导人向善的本义,亦或是它符合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统治需求,那阵阵梵乐自此从古响到了今,那袅袅香烟似乎也未曾真正的中断过。今世繁荣昌盛,人人笃信科学与文明,它们早已为我们指引着正确的方向,梵乐高奏的盛况已并无太多现实意义,可佛说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佛又说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几句偈语倒也别有一番人生哲理韵味。语言与文字不过只是佛教文化为今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之一,佛教中的建筑,文学,绘画与音乐同样也是古人为今人留下的不可多得的智慧成果。
讲一城故事,树一城品牌,小城故事今日就带您走进一个佛教寺庙中的西安,领略其中那不一样的佛缘、人缘和文化缘。
西安的佛教寺庙大致可分为两个区域,有的落于闹市之中整日可享受游客如织的待遇,有的则偏于秦岭深处偶有人往也多是慕名而至。这也正应了人的不同性格,有的人喜欢顺便,有的人喜欢凡事带有目的性,可是不管如何,这其实都离不开一个“缘”字!
大雁塔在全国的名气可能仅次于兵马俑,人们更多地是将这里当成了一处西安的繁华之地,却往往忽略了这也是一处佛教圣地。大雁塔位于大慈恩寺内,而大慈恩寺在唐朝就是一座宏丽的皇家佛教寺院,唐贞观二十二年()由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慈恩寺的扬名离不开另外一个人,那就是一代高僧——玄奘法师,也就是《西游记》里唐三藏的原型。它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并创立了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识宗,使得这里成为了唯识宗祖庭。大雁塔由玄奘主持修建,用来安置和保存他从西域请回来的各种经像。慈恩寺内多向游客展示玄奘千里迢迢前往印度取经和在此译经的经历,其对佛教文化的虔诚和艰苦钻研的精神震烁千古,这也是大雁塔除却旅游价值外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财富。
既然说到玄奘法师,那就继续来看一座与他有关的寺庙,不过我们需要将目光转移到秦岭深处的少陵原畔。这座寺庙之所以与玄奘法师有关,是因为这里是他的长眠之地——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的兴教寺。沿着附近村子的一条道路向上走去就能看到位于原上的兴教寺,旧门口上书“护国兴教寺”五个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侧“法相”,一侧“庄严”。兴教寺规模不大,其中以玄奘舍利塔、窥基舍利塔、圆测舍利塔三塔最为珍贵,窥基、圆测为玄奘弟子。山门内钟鼓二楼东西相对,五楹大雄宝殿,红柱碧椽,飞檐凌空,殿内供奉着元代铸造的释迦牟尼镀金坐像,铜铸阿弥陀佛像和白玉石刻弥勒佛像,西侧有唐朝铜铸观音像,东侧有明朝木雕地藏菩萨像。殿后为讲经堂,藏经楼,法堂,卧佛殿,大遍觉堂内供奉有玄奘法师法像。这里安静没有一丝干扰,相比那些帝王将相之陵墓,玄奘法师可谓得了一处僻静之所,伴着缕缕佛香,在这宝相庄严处,来者也可多得几分释然与觉悟。
与大慈恩寺同为古代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的还有临近的大兴善寺,寺内现存唐刻青石狮和历代整修寺院的碑碣、香木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佛像、清康熙年间西藏喇嘛向朝廷进贡的二十一度母像、明代如来佛像及很多宗教艺术品。是中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
如果你行走于城墙之上,自安远门往西走,远远的便可闻见阵阵祥和的佛香,抬头只见角落处原来坐落着一座五彩经幡飘摇着的寺庙,一派浓厚的藏传佛教风格,不错,这就是西安唯一一座“喇嘛寺”——广仁寺。沿着城墙下走至玉祥门,然后再向北走不远距离,就可来到广仁寺门口,广场上有采用上等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八座如来宝塔,门匾上书三个大字“广仁寺”为康熙皇帝御匾。入门影壁上雕有各种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影壁后为康熙御碑亭,可一览康熙当年之书法。广仁寺内殿宇和佛像金碧辉煌,牌匾众多且有旧有新,其上多写佛家妙语,例如“作狮子吼”,每一个背后都是一个故事。兴教寺中最有意思的当属绿度母殿东侧为的财神殿,大殿内供奉藏传佛教中的*财神,财神的脚下摆满了各式各样名贵的酒,不晓得为何要在这里摆放如此之多的好酒,还真想爬进去喝上一通呢!
位于西安市内的佛家寺院还有青龙寺,那里的樱花可是很有名的哦!藏身于秦岭深处的还有香积寺,卧龙寺,华严寺,净业寺,仙游寺等等,座座寺庙讲文化,缕缕佛香诉虔诚,想了解更多有关西安佛教寺庙的内容吗,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