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刚出生的馍在西安活不过三分钟,人们总是有办法将它们变成各种牛逼轰轰的食物。
有句歌词火遍了大江南北,“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西安人不管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馍。”羊肉是“白月光”,泡馍就是心头的“朱砂痣”。寒冷的冬日里,西安人美好的一天就从一大碗羊肉泡开始。热气腾腾的泡馍,再加上几瓣糖蒜,一大碗咥下去,没什么比这更美味了!
羊肉泡馍,称得上是西安的招牌美食。早在北宋时,好吃的大诗人苏东坡就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在那个遥远的年代,西安人就把羊肉泡馍称为“羊羹”了。因为它香味四溢,诱人食欲,暖胃耐饥,而深得西安人的喜爱。
西安,是一座真正的“馍都”,想要了解西安的吃,首先要了解西安的馍、西安的羊肉泡馍开始。
在西安吃泡馍的讲究是一点也不少,老饕一般只吃一家店,并且有人早上六七点就去吃泡馍——讲究说吃头汤,要的是那口肉汤经过一夜熬煮之后的浓郁。一下吃到九十点再到护城河边上逛逛公园、打打太极,生活的美好大概从清早的美食开始。
吃泡馍这件事,说来随便但也庄重,要把一份泡馍掰到老饕的标准,连老饕自己可能都得要费点劲,时间长短决定了好吃程度。在西安吃泡馍,馍的大小足以让人看出你对泡馍的喜爱,馍掰得越小店家会觉得你越专业。
洗净手,将馍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再对半劈成两片,然后动用“撕、拧、掐、揪”,将馍仔细掰碎,鉴定馍掰得好坏就看大小。豌豆大封顶不能再大,掰得再大在有些地方可是要被灶头退回来重掰的,因为做不好会砸自己名声。往下*豆大、绿豆大、再到两三米粒等大,馍掰得越小,能吃到的好吃程度是递增的,有心的人还会给掰好的泡馍留下一个比较大的块,作为自己的身份认证,证明这碗才是自己的泡馍,以防搞错。
往往馍掰上一两个小时都很正常,适合慢节奏的优雅生活。如今的社会生活节奏快,很多人都没有耐心去掰,没有经过长时间从小的培养,也很难把馍掰好。
把泡馍递给厨师去煮也有讲头,在西安泡馍分四种——干泡、口汤、水围城和单走。干泡是很多老饕的吃法,极其考验煮馍的功力。碗里没汤,能立住筷子,表面有一层明油,是一些老西安的吃法。口汤是泡馍的标准做法,就是吃完泡馍碗底只剩一口汤。水围城则是馍粒冒出小尖像一座城周围的汤淹没大半。而单走比起陕西的另一种吃食——水盆羊肉则显得美中不足,因此很少有人吃泡馍馆里的水盆。而肉的肥瘦也全靠你的一句话,有的人喜欢肉瘦一点,长长的纤维在炖煮下已经一碰即碎,牙齿的咀嚼让这样的纤维继续细化下去;有的人喜欢肥一点,瘦肉的边上贴着一层肥膘,油脂丰腴的口感更能吸引一些人的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迸发。
一碗最好的羊肉泡馍应该是食客和厨师共同完成的杰作,这是羊肉泡馍最神奇的地方,食客的参与度极深,决定了羊肉泡最终的质量。
老西安人吃羊肉泡馍的正宗吃法是蚕食,就是沿着碗边儿,用筷子把泡馍拨进嘴里。千万不能搅动,这样可以始终保持香味和热气不挥发。
辣椒酱搁在碗中,也不可以搅动,想吃的时候,轻轻和泡馍一起送进嘴里。
一碗羊肉泡馍,包含着这么多吃法和秘诀,蕴含了陕西人、西安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食的敬畏。早上一碗羊肉泡馍,幸福一整天。晚上一碗羊肉泡馍,快乐一辈子。
赶紧去西安,来碗羊肉泡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