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窦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忠不避难,难不改义,一世真卿,千古清臣 [复制链接]

1#

颜真卿,字清臣,别名应方,京兆万年人,今天陕西省西安市,唐朝著名文臣,书法家。公元年颜真卿考中进士任职殿中侍御史,后来因为得罪当时的奸臣杨国忠,被杨国忠报复贬为平原太守,后来安史之乱期间颜真卿率领义军反抗安禄山,后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期封爵位鲁郡公,迁至吏部尚书兼太子太师,后来被派遣去劝降叛贼李希烈被抓,他完全不畏惧敌军对其的生命威胁,被恼羞成怒的叛贼缢杀。他死去后三军将士都为他而哭,谥号“文忠”。

公元年,颜真卿出生在京兆府敦化。三岁的时候父亲不幸去世,从此跟随着生母殷夫人。他母亲殷夫人从小就对颜真卿的教育非常重视,亲自教导他读书学习,颜真卿长大后对待母亲非常的尊敬和孝顺,而且在母亲的教导下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后来他母亲殷夫人病逝之后,他从长安回到洛阳为母亲守孝三年,颜真卿才再次回到长安。

回到长安以后他参加科举考试,虽然没有取得特别好的成绩,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已经不错了。然后颜真卿就在长安做了长安县县尉。颜真卿做官的时候当地官场风气特别好,有问题的人都能够很快解决问题,广大百姓们因此没有一个不称赞他的。颜真卿因为表现优异又经历了两次升迁,从一个小小的长安县尉慢慢的升到了监察御史,奉天子命巡查河东、陇州一带。颜真卿为人是一个非常孝顺有责任心的一个人,在巡查过程中平反了很多冤案,其中又以五原冤狱最为出名。

颜真卿因为他优异的表现,累迁至殿中侍御史,但是一个正直的人势必为那些奸臣小人所不容,颜真卿很不幸的碰到了朝堂上权势最大的一个奸臣杨国忠。杨国忠是使盛唐走向衰败的第一责任人,如若不是杨国忠,唐朝的统治很有可能再延续一百年。杨国忠是一个小人,更可怕的是这个小人还有着巨大的权力,所以不愿意与杨国忠同流合污的颜真卿理所当然的被排斥出了长安,排斥出了国家的权力政治中心,公元年颜真卿出任平原太守。

平原县属于安禄山的辖区,但凡对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安禄山是个什么人,正是安禄山直接使得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从此慢慢的走向了衰亡之路,如果说唐玄宗李隆基的不作为和杨国忠等奸雄的扰乱朝政,是盛唐衰败的根本原因的话,那安禄山代表的安史之乱就是盛唐衰败的最直接原因。颜真卿又十分不幸的被分到安禄山的辖区,当时的安禄山谋反的迹象已经慢慢显露出来,安禄山谎称自己招募家丁,可是需要招募十万家丁吗?

颜真卿刚刚上任就看穿了安禄山的狼子野心,找个理由说最近时日接连下雨,如果发生洪涝灾害则伤民伤财,靠着这个理由,颜真卿加固城墙疏通护城河,把护城河修建的又深又宽。而他自己为了麻痹安禄山整天饮酒作乐,每天就在游船上与歌女唱唱歌跳跳舞,至于公务是完全不予理会,安禄山看到颜真卿这般无能也放下心。果不其然,自认为准备妥当的安禄山打着清君侧的名义从范阳起兵,没有了多长时间就把河北几乎所有的郡县打下来了。

但是只有颜真卿驻守的平原县因为早做准备成功的抵挡住了安禄山的第一波攻势,而其他的都已经沦陷。刚才已经说过了,安禄山的谋反之心在颜真卿刚刚上任的时候就差不多已经暴露了出来,而其他那么多县城为什么一个做好准备的都没有?原因无非就是两个:第一就是郡县一把手长官实在是笨,察觉不到安禄山招募十万家丁是干嘛用的。第二是看出来了,但是依然没有任何动作就是已经准备投降安禄山了,所以自然不用准备什么,等着安禄山起兵直接投降就行了。也难怪唐玄宗感叹,河北那么多郡县只有一个忠心朝廷的,都当上一城最高长官了想必不会笨到哪里去,肯定暗中投诚了。

唐朝是当时天下最强的帝国,可是当战乱从内部发生的时候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唐朝此时几乎找不出一个善于作战的将领,无人敢惹的唐朝已经安逸了太久,将军都快忘记了怎样去战斗。颜真卿想要扭转这一切的困局,但是盛唐内部的腐朽却不是他一个人能够改变的,宰相厌恶颜真卿的直言劝谏,认为他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利益,借着手中的权力又把他调离京城派往丹阳。

公元年颜真卿已经74岁高龄了,罔臣卢杞劝说皇帝派遣颜真卿去叛军李希烈的军中说服他接受朝廷的册封投降,与颜真卿交好的几个人都看出来此行凶多吉少,卢杞是想借着唐德宗的手除去颜真卿,但是颜真卿只回答:“圣言安逃!”于是颜真卿虽然知道自己此去安全回来的希望不大,但是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去了,不为功名利禄只为百姓安居乐业,纵然冒着丧命的危险都要尝试一下。

李希烈果然将颜真卿囚禁了起来,对他从身体上到精神上都百般凌辱,用严刑逼供的方式逼迫颜真卿臣服于自己,但是颜真卿无论如何都没有说出一句求饶的话。后来李希烈的弟弟兵败被杀,盛怒的李希烈派遣宦官去缢杀了颜真卿。直到半年后平定了叛乱,颜真卿的灵柩才被运回长安,运回长安的时候,三军将士都为他痛哭,德宗追赠他司徒,谥号“文忠”。

我们对颜真卿的了解不应该只限于他是一个有名的书法家,他同样为了唐朝的统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盛唐遭受剧变之后,颜真卿一直在努力地尝试拨乱反正,恢复朝纲,虽然因为奸臣的阻碍,颜真卿的行动并没有那么的顺利进行,但是他自己为了朝廷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他不趋炎附势巴结权贵,最终以死明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