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窦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历程回顾 [复制链接]

1#

年3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加强安阳殷墟、汉长安城、隋唐洛阳城和重要石窟寺等遗址保护,开展江西汉代海昏侯、河南仰韶村、良渚古城、石峁、陶寺、三星堆、曲阜鲁国故城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

仰韶村考古遗址公园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年10月,《“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完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机制,提升运营服务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实施‘一园一策’和评估监测”。同年11月,《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印发,重点部署了“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具体任务。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再次提及“推进大遗址保护利用”。

年4月1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修订完成并正式公布实施。《办法》基本保持了试行文件的框架结构,突出“国家属性”,强调“规划引领”,完善“退出机制”,细化“评价依据”,对正文及评定细则、评定分值表进行了部分调整完善。针对公园建设必要性可行性问题,《办法》完善了立项申请条件和管理要求;针对公园监管问题,《办法》强化了公园运营监测评估和巡查要求;针对个别立项单位工作迟滞的问题,《办法》加大了管理力度,明确了撤销与退出机制;针对保护利用核心问题,《办法》突出了价值和传播利用导向,引导创建和运营单位以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吸引各方资源和力量参与,拓展展示服务内容,提升品牌力和影响力。

作为核心指导文件,《办法》的修订公布标志着我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从管理体系建设阶段步入发展完善和提升引领阶段,为新时代考古遗址公园发展历程赋予了新章程、新动能。

一、零星尝试与起步(~)

我国以公园的形式保护文物肇始于民国时期,以公园的形式保护大遗址可追溯到始建于年的洛阳王城公园和年的西安兴庆宫公园。20世纪80年代,我国文物保护模式由单一性向多层次发展,开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